第33章 炮兵學校(一)(1 / 2)

在王翰卿的照應下,突擊連在湯山、青龍山地區搜索了兩天。卞正中深知潛伏地點是成功和保命的關鍵,來不得半點馬虎。但卞正中記不清史料裏關於日軍指揮部的記載,一直無法選定準確的潛伏地點,沮喪不已。

11月31日中午時分,卞正中帶著書生朱之熹的狙擊組在湯山南麓轉悠了大半天,還是沒能找到合適的潛伏地點,人困馬乏,心情不免有些鬱悶,隻好來到位於湯山南麓上的騎兵團二營營部吃飯休息,再做打算。由於王翰卿的關照,二營營長很客氣地送來了七八個牛肉罐頭,還加上一大盆鴨血粉絲湯,這使卞正中鬱悶的心情舒緩了不少。

書生朱之熹讀過大學,頭腦聰明,一點即透,辦事也毫不拖泥帶水,卞正中內心很喜歡這樣的下屬。隻是書生一直不愛說話,卞正中曾經好幾次端起一副熱臉試著和他交交心,卻總是貼到冷屁股上。這人天生就是個油鹽不進的貨,卞正中隻好習慣了他的冷漠,由他去了。幾個人捧著牛肉罐頭和熱乎乎的鴨血粉絲湯,吃得全身暖洋洋的,舒坦無比。

二營營部所在的山頭下是一大片開闊地,陸軍炮兵學校就坐落在山腳下,寧杭公路在炮校的南邊穿過。因為鎮江已經大部分失守,此時的炮校正在撤離,大批的人群在公路上熙熙攘攘地湧動著,大隊的卡車滿載著物資,都在向南京城裏湧去,喧囂的隊伍在寧杭公路上揚起漫天的塵土。

吃飽喝足的卞正中,滿足地用一根小木棍剔著牙齒,望著山下被喧鬧籠罩著的炮兵學校。學校的主教學區大約有一百來畝地,四周是一圈三米多高的圍牆,圍牆上還架著半米高的鐵絲網。在圍牆四角的內側,聳立著四個崗樓,哨兵可以監視四周的一舉一動;學校的中間偏南位置是一棟鋼筋水泥的主樓,主樓坐南朝北,共三層,每層有二十來個教室,一麵青天白日旗仍在樓頂的中央高高飄揚;主樓北邊是五排整齊的營房,西邊是寬大的禮堂和幾座倉庫,可以想象平日裏人頭攢動的景象;主樓東邊有一座橢圓形的山頭,大約四十米高,兩座瞭望哨塔建在山梁上,可以俯視整個學校及周邊的開闊地;主樓的正南麵是學校的大門,一個漢白玉的牌坊式校門,左右兩側白底黑字分別寫著:“以黨治國”“以校為家”,校門中間的頂上是一行蒼勁有力的正楷“陸軍炮兵學校”。

“陸軍炮兵學校”!卞正中的腦子一個激靈,突然想起了東史郞的日記,日記裏記載了他所在日軍16師團38聯隊曾占領並宿營在這裏。

卞正中拿定主意,心中不免一陣激動。回過頭來,看見書生剛往嘴裏塞了一嘴粉條,又夾起一塊肉正要往嘴裏塞。卞正中樂嗬嗬地丟掉手裏的小木棍,在書生的大腿上掐了一把,直接用手一把搶過那塊肉,塞進自己嘴裏大嚼起來,然後裂開滿是油花的嘴望著書生嘿嘿笑。

書生莫名其妙地被人掐了一把大腿,一抬頭又看到卞正中那張恐怖怪異的笑臉,被驚了一大跳,旁邊的一個兵更是連滾帶爬地退了好幾步。這個兵是工兵團送來的,以前在遼陽鐵礦當礦工,長得白白淨淨,還能說幾段二人轉,因此被卞正中取了個“小沈陽”的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