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試題(以高考新課標卷為例)中,閱讀約為64分,占語文成績的分數超過了40%。這也決定了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應強化閱讀能力。世間的事往往如此,越是明白重要,越是容易出錯。在各種形式的考試中,就暴露出了考生在閱讀方麵的不足。
考生平時做閱讀題時,能讀懂文本,但在具體作答時,往往感覺有難度,即使使出渾身解數,也常常不能獲得理想的分數。而且對於《考試大綱》的各項內容雖然有所了解,卻不能明確其題型如何;了解了題型,也掌握了一定的答題模式,卻在具體作答時,不能完全按照心中所想來組織答案……這些都是考生平時閱讀時經常遇到的問題。
高考複習進行到本階段,對於這些問題,考生要分別進行高效突破。
一、現代文閱讀:樹立六大意識
1.文體意識。不同的文體,思路不同,寫法不同,使用的主要表達方式不同,語言的風格特點也不同。考生隻有根據文章本身的文體特點,按照規律進行閱讀和答題,才能得心應手,收到良好的效果。科技類文章以介紹科學技術、科學研究成果為目的,一般以說明的表達方式為主,語言風格比較平實。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為目的,以敘述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語言講究形象生動。這就需要考生以人物性格刻畫、環境描寫、情節安排為重點進行分析把握,進而理解主題。散文則以抒發感情、敘述事件、揭示道理為目的,常常綜合運用敘述、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夾敘夾議,敘議結合,語言或文采飛揚,或質樸無華,或含蓄雋永,或酣暢淋漓。不同文體的文章構思不同,因而層次劃分的標準不一樣,把握、理解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樣。
2.整體意識。所謂整體意識,就是在文章閱讀和題目解答的過程中,從全文整體出發思考,探究。文學性較強的文章,其內容的豐富,寫作技巧的高明,往往都是由整個文本係統來體現的。而命題者在設題時,無論是對內容把握還是對寫作技巧鑒賞的考查,也都緊扣文章的深層寫作意圖,因而解讀的關鍵就是能準確地進行整體把握。因此,考生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通過整體閱讀,宏觀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態度、文章的主旨情感、全文的行文脈絡乃至文章的文體特點。二是答題時要聯係上下文,著眼全篇。考生在答題時,必須聯係上下文,把有關詞句放到具體語境中去辨析,要把握綜合性大題與零碎小題之間的聯係。
3.審題意識。考生在審題時,要著重抓好以下幾個環節:一是弄清命題角度。就是要看清楚命題設置的角度是人物形象,還是表現形象的方法;是從小的角度問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還是從大的角度問的寫法(寫作技巧);是要求摘抄(找出)、概括,還是簡要分析;是一個角度,還是幾個角度。如果題目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角度,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或混答。二是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審讀題目,從原文中找出和題目相對應的詞句或段落。這些詞句或段落,就是我們所說的"對應點"。找準了對應點,也就鎖定了信息所在的區間,初步確定了答案在文中的大體位置。三是注意限製要求。考生除了要注意提出的問題外,還要看題目中有沒有答題的範圍、角度、形式、字數、格式等規定性限製和要求。答題時不能超越這些限製或違背有關要求,否則就可能成為閱卷時扣分的依據。
4.規範意識。要做到規範表達,考生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準確表達。答案要做到語言準確、簡明、流暢,符合語法、邏輯和修辭,確保沒有錯別字、病句。二是運用術語。要了解並熟練地運用一些鑒賞術語,力求表達準確清楚。三是變含蓄為直接,化形象為抽象。高考語文試題中的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考生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把這些含蓄委婉的語言轉換為通俗直白的語言,把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四是書寫認真,標點規範,卷麵整潔。考生答題時切忌書寫潦草,字跡難以辨認;或一逗到底以及一點到底;或信筆塗抹,亂塗亂改。尤其是最後一點一定要避免,否則很可能按作弊論處而被判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