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朦朧歲月(1-3)(1 / 3)

1985年夏,中考結束,姚建國和張宜興無所事事,十五歲的男孩已不再滿足於下河戲水、爬山偷桃之類的小遊戲,自行車也早就學會了,兩人決定偷開張宜興哥哥的摩托車。

那時一輛紅色的幸福250cc,斜立的車身比兩個營養不良少年厚實多了,在張宜興的指點下,了解了一點換擋技巧並熄過幾次火後,碩大的摩托發出低沉的吼叫,衝了出去。

紫霞山村東邊是一條國道,據說是從北京到杭州,這兩個城市他們都沒有去過。村裏人在車站邊建了個飯店,院子裏有很大的停車場,專門做長途車的生意。在慢慢找到竅門後,姚建國的感覺越來越好,僵直的脖頸開始舒緩,裝出來的陶醉使他不再精力集中。

“刹車,快刹車”,張宜興的吼叫讓姚建國緊張,抬頭一看,幾米外一個和他們差不多大的女孩正拿著相機看山呢,他手忙腳亂,幸虧腳刹手刹都刹對了,速度慢下來了,但看上去還能撞到人,姚建國隻好側身,帶摩托車和張宜興一起倒地,大家都被甩到路邊草地上,嚇到了女孩,女孩一個趔趄,退了幾步,,吃驚地看著他。他覺得很沒麵子,惺惺地站起來,還好沒什麼大問題,隻是運動短褲劃開了,露出了裏麵的小短褲,他偷偷地用手遮著,臉紅耳赤地站著,沒有驚慌,就是不知道該不該問候女孩或者怎麼問候;女孩恢複的也挺快,有點好奇地看著對麵闖禍的男孩。一個婦女從院子裏衝了出來,一把摟住女孩,急問:姍姍,你沒事吧,你沒事吧。姍姍忙說;媽,我沒事,隻是他,騎摩托摔著了。女孩邊說邊指著姚建國,嘴角帶著微微笑意。微笑本來包含的是基本的關心與善意,可沿著手指傳遞到姚建國那邊就被翻譯成了嘲笑,男孩有點惱怒,可失禮的是自己,隻好掉頭就跑。女孩按了一下相機,飛揚的破短褲片留在了底片裏。

義縣高級中學自然是義縣最好的高中了,紫霞山中學的“******”姚建國、張宜興、江濤、王芳中除了張宜興考上了東海市會計學校外,其餘都收到了義縣高中錄取通知書,想著三十多天後就要分離,四個少年躺在周墅蕩的蘆葦叢裏,體會著憂傷。

“我們出去玩玩吧。”江濤邊咬蘆葦邊說。

“好主意,我讚同!”張宜興從河裏也爬到了岸上。

“那我們去龍珠水庫吧,那邊風景好,騎自行車一天來回也來得及”姚建國提議。

“那索性我們明天就出發,你們看行不行”王芳很興奮。

為了了躲太陽,第二天五點就在鄉政府門口集合了。

王芳穿了一件白色“的確良”連衣裙,綴了藍色的短袖,推著一輛粉色的女式自行車,車簍裏放了個小花布包和2瓶汽水,後麵還跟著她媽媽,嘟囔著:“這個天太熱為,你們能吃得消啊,還是等天氣涼點在出去吧。”江濤急切地把王芳車簍裏的東西都拿到了自己車簍裏,似乎怕王芳改主意。

四個人跟王芳媽媽道了別,三個男生用各自的技術或姿勢在王芳前麵領騎表演:姚建國和張宜興玩起了雙手脫把,江濤誇張地騎”S”路線,王芳也開始添亂,不停按鈴鐺,嚇得她媽媽在老遠的背後喊:當心點,慢點。一會四輛車的鈴聲一起響起,驚起了樹上的麻雀還有地平線那邊的太陽。

義縣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那裏縱橫交錯的河流與隨意點綴的池塘在自由、浪漫中織成了滋養這塊土地的生命之網,溝渠與田埂如吸收營養的毛細血管般將這網與土地相連接,這裏大多數人的生活就如小河中由櫓推進的小船一般:從容、自由。但和大多數江南不同的是,紫霞山鄉北臨著水,南卻毗著丘陵,那片丘陵與浙江、安徽的山係相連,雖然不高,但有深度,山穀裏有不間斷的小溪流出,流到北邊與小河彙合,將自然的血液融入江南的生命之網。縣裏在五十年代末組織了全縣老百姓領用冬季農閑時間,經過十年多奮鬥終於用肩扛手提的最原始方式在龍珠山腳下築造了一座近一億立方米的水庫。姚建國提議去那裏是因曾聽參加過築水庫運動的語文老師在課後描述過,內心一直很向往。

道路一直在丘陵間蜿蜒,上坡交替下坡,一個多小時後,江濤提議休息,姚建國在小竹林裏找了一塊平地,江濤從他的軍挎裏掏出一張他家春節才舍得用的塑料台布,小心地鋪開,怕回去給媽媽責罵,還抓了很多青草塞在台布下;張宜興在附近小工地上搬了幾塊磚做凳子,大家坐下來,王芳開始將花布包裏的食品忘外拿:一把大白兔奶糖,四根麻花,居然還有一午餐肉罐頭,大家也將自己挎包裏準備的幹糧鋪成起來,一會台布上居然都是各種顏色的食品,在那個年代那個地方顯得摩登而浪漫。

“張宜興滑稽的不得了,去年冬天我媽媽讓他給我帶件棉背心,”王芳開始逗張宜興。

“然後呢?”江濤很著急,遺憾他沒有領到這件任務。

“在我宿舍裏,我看他空著手,就問背心呢”王芳自己開始笑起來了。

“背心呢?”江濤問張宜興。

“他解開自己的罩衫,裏麵居然穿著我的棉背心,那麼小,吊在空中,我們宿舍的女生都笑死了,哈哈哈”

姚建國差點將嘴裏的東西吐出來,失去了平衡,一手撐在台布上,急的江濤直喊“台布!台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