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挪威教育看齊
封麵文章
作者:達利亞·卡列金娜
莫斯科人卡傑莉娜大學畢業後,嫁給了一個挪威人,生下了兒子馬克西姆,現在生活在挪威奧斯陸。馬克西姆從小受到的挪威教育讓她看到了挪威教育的獨到之處。
獨立的社會成員
馬克西姆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校醫院護士把我叫到了學校,隻是因為馬克西姆比他這個年齡段的標準體重低太多了。我當時覺得這已經是在指責我作為母親的失職了,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挪威的社會監護職責至此還沒有履行完畢。當我走進護士的辦公室時,她正在和我的孩子單獨談話。護士問馬克西姆早餐有沒有吃三明治,馬克西姆回答沒有。隨後護士饒有興致地追問他晚飯有沒有吃魚肉餅。當馬克西姆再次回答沒有的時候,護士蹙了蹙眉頭,用筆在他的個人檔案上做了標記。我趕緊實事求是地解釋道:“我們全家都偏瘦,因為我做的是俄羅斯菜。”但是護士沒有任何反應,隻是自顧自地繼續問馬克西姆平時都吃些什麼,馬克西姆說“粥和紅菜湯”,護士舒了口氣,拿起一張表,一邊指給馬克西姆看一邊向他解釋什麼樣的穀物需要煮久一點,什麼樣的三明治更適合他這個年齡段。然後護士開始反複強調這些,以確保馬克西姆全都聽明白了,並且能自己去超市選擇需要的穀物。從那以後,我們去買東西時馬克西姆就自己看包裝上的說明。
我們家的冰箱上貼著一個清單,上麵羅列了每個人的職責。一共有10條,無非是一些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收拾屋子,倒垃圾,做功課,幫父母幹活。這樣的清單我在每一個挪威朋友家裏都見過。
責任均攤——在挪威家庭早已屢見不鮮。他們不會過分遷就孩子,因為他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
有節製的飲食
挪威的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就能自己收拾書包,媽媽隻負責檢查。他們也不需要成年人護送去學校。除了沉重的書包,每人還要拎一個午餐包。家長把為孩子準備好的夾心麵包、小餡餅、水果、酸奶放在塑料飯盒裏,隻有冷餐沒有熱餐。幾節課後會有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孩子們就可以去食堂拿飯盒,吃點夾心麵包。學校明令禁止孩子們吃糖果、餅幹、巧克力這樣的甜食,為防止過敏,堅果也不能吃。所有的中小學和幼兒園裏都會掛著一個牌子,上麵寫著:遠離堅果。
我兒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我提議家長們湊錢為學校買一個微波爐,讓這些隻有6歲的孩子們每天能吃口熱乎飯。但其他家長卻反駁我說:“誰來給孩子們熱飯?老師可沒功夫。”挪威社會非常關注孩子的飲食問題,挪威媒體也常為孩子的肥胖問題敲警鍾。但仍然有許多媽媽沒能照料好孩子的飲食,抱怨沒時間為孩子準備午餐,她們經常忙得連為孩子準備半成品食物的時間都沒有。小灌腸和冷凍食品是挪威孩子飯盒裏最常見的食物。不光是因為這些食物做起來省時省力,還因為挪威人的飲食習慣本來就如此節製。在發現石油資源以前,挪威曾是一個貧窮的農業國,所以他們餐桌上的主要食物就是麵包、奶酪、香腸和牛奶。直至今天挪威人還保持著這樣的飲食風格。
馬克西姆上幼兒園時,就連生日餐也必須按學校規定的食譜進行搭配:小灌腸、披薩還有巧克力小甜點,這已經算是對孩子們的款待了,因為他們平時隻能吃胡蘿卜、蘋果和葡萄幹做的小甜點。馬克西姆8歲生日的時候,我們打算在奧斯陸的民族博物館舉辦一次主題派對。那裏有很大的綠地可以讓孩子自由奔跑,還有許多有趣的民族風格的陳列品。我們邀請了馬克西姆所有的同班同學,打算用俄羅斯薄餅款待他們。可是14個孩子中,隻有兩個接受了邀請,而且他們都不是挪威人,不打算在派對上節製自己的飲食。其他挪威孩子都對這樣的“飲食派對”不感興趣,還有些家長覺得沒有必要把錢花在去博物館上。博物館對孩子是免費開放的,但是如果家長也想參加派對,就必須花費幾克朗買張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