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五章 陰陽(1 / 2)

眾人都未料到阿金竟突然會為雙童求起情來,都是又驚訝又意外。尤其寇風寇雲更是喜出望外,齊齊地用懇切的目光盯著楚天秋。

楚天秋心裏也頗喜雙童的靈慧可愛,早就活心。但想到自己年紀尚輕,就此收了雙童為徒,不免有些過早,又恐引人笑話。可見雙童拜師誌誠意堅,又有眾人和阿金在旁相勸,想了想,遂對雙童說道:“我未稟過師父,不敢輕易收徒,但見你二人意甚堅誠,我便且先收為記名弟子,但稟過師父後,再做定奪如何?”

寇風寇雲雖聽楚天秋暫時收為記名弟子,仍是開心無比,當下忙不迭地一麵磕頭,一麵口稱“師父”,就此改了口,師徒相稱,雙方成了名義上的師徒了。

老主人和寇鼎天夫婦見楚天秋已收二子為記名弟子,與真正意義上的徒弟也無分別,都是喜不自禁,忙帶雙童向楚天秋相謝。

楚天秋將寇風寇雲從地下扶起,臉上微紅,說道:“我此來本就甚是倉促,且又未想到會收你倆個佳徒,此時便是想贈你倆個見麵禮,都是囊裏羞澀,無物相贈,甚是羞愧呀!”

寇風寇雲齊笑道:“師父肯收我們為徒,我們也是鹹激不盡了。要送也應該是我們送師父禮物,又怎敢再要師父的禮物呢?現在我們便帶師父去往那山洞吧,若招魂幡真得隱藏在那裏,也算是我們給師父的一個見麵禮吧。”

楚天秋聽了,越覺羞愧,口裏說道:“為師這見麵禮也必須要給的,現在且先記下,日後定要補上的。”

寇風寇雲能拜楚天秋為師,於願已足,至於見麵禮一事,也未放在心上。當下雙童與祖父和父母說聲“這就去吧”後,便上前兩步,一左一右挎著楚天秋的雙臂,歡天喜地地往外就走。

楚天秋本喜雙童天真稚氣,雖覺有些不妥,卻又不便拂其心意,隻得隨之任之了。

老主人雖能用法力催動坐下椅子,畢竟因功力未曾全複,加之用力過多,仍是於身有損,且這裏距後山稍遠,於是便命阿春阿雨左右給自己抬椅。

阿春阿雨也習過些許法術,一左一右抬著椅子,自是毫不費力,腳步輕快,緊隨在前麵的楚天秋和寇風寇雲師徒之後,而寇鼎天夫婦則護持在老主人的後麵,一行人雖未駕遁,但都步履矯捷,直奔後山那山洞而去。

因眾人出門時,又不見了阿金,不知它是何時出去的,又去了哪裏,知它在穀裏也不會走失,既便不招呼它,它也會跟上來的。果不其然,眾人再未走到後山,阿金便追了來。

昨夜一役,穀裏受創甚劇,穀中大部盡給火海吞噬,成了一片焦土。看著眼前的慘景,老主人倒顯得不以為然,口裏反說道:“大火隻是燒掉了些花花樹樹的,也沒什麼大不了,很快就會恢複的。”

寇鼎天夫婦先還恐父親看到慘景後,心裏傷感難受,此時聽他竟如此說,頓時也就放心了。

一行人走行如飛,很快便到了後山。山腳下是一片峭崖,崖並不甚高,隻不過二三十丈高,壁立如削,平滑如鏡,遠遠看去便如一麵巨的鏡子,光可簽人,纖毫畢現。楚天秋甫見,更歎造物之神奇。

崖下本是綠草如茵,花海如零,因也受到大火波及,已成了一片焦黑。隻剩下一片光禿禿的崖壁,矗立在一片焦土之上,而崖下那個洞口也更是顯目。

眾人到了崖下,正自打量著崖下的那山洞,忽見崖壁上煥發出一片祥光,隨即閃現出兩行金色大字:“風雲際會時,寶幡出世日”,後麵還有落款,署名是“寇謙之”。

那金光大字隻一現便即隱去,但眾人先給祥光所引,故那些大字都看得真真切切,當看到最後署名人,才知招魂幡果藏在這片崖壁裏,而仙人寇謙之也上設下招魂幡當在今日出世,並給後人在壁上留下了提示。

眾人見過之後,皆都驚歎前仙寇謙之法力神妙,無人可及。但對於壁上留言,後半句大家都能明白,寶幡當指的就是招魂幡了,當在今日出世;至於上前句“風雲際雲時”,卻不甚明白。又知仙人既留此言,必有用意,故大家都鎖眉緊思前半句偈語用意。

楚天秋心裏一動,咐道:“風雲當是暗指寇風寇雲雙童,‘風雲際會’莫不就是暗指風雲雙童拜師一事嗎?”越想越覺可能,於是便向眾人說了自己的解釋。

眾人聽了,都覺有理,老主人更是笑道:“先祖既將今日風兒雲兒拜師之事都料到了,可真是神算無比,匪夷所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