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的行者與騎士
藝術家檔案
作者:馮國偉
1971年生於河南南陽,1993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係,獲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係,獲碩士學位。2005年至今任教於天津美術學院綜合繪畫係,副教授。出版有大型畫冊《穿越時空——徐鬆波畫集》(山東美術出版社)。作品致力於對現代語境下傳統文化精神的探討與表達,具有獨特的東方氣質和哲思精神。代表作品有“道問係列”、“長風係列”、“今世心語”、“大象鴻蒙”等。現工作生活於北京、天津。
2012年,“年青力量”第三回展,環鐵美術館,北京
2012年,“E京華——雅昌網藝術家聯展”,北京時代美術館
2011年,“年青力量”第二回展,環鐵美術館,北京
2010年,達沃斯國際經濟論壇藝術展覽,梅江會展中心,天津
2009年,第11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2008年,首屆五四國際年輕藝術節,虹灣國際藝術中心,北京
從陌生到熟悉穿越的是心理的距離,可能很長,也可能很短。對徐鬆波,我覺得這種穿越是瞬間的。
僅僅是翻閱徐鬆波寄來的畫集《穿越時空》,就讓我對這位素昧平生的畫家第一時間有種分外的熟悉和親切。可能一來是我們同歲,成長的環境和遭際大體相同,比如他說自己是聽《嶽飛傳》和《楊家將》長大的,我也是;比如他對馬和武俠的喜愛,我也是。二來是他對西部地理、人文以及獨有氣質的認同,讓我心有惜惜,我因為工作原因,經常穿行在河西走廊一帶,天地寂寥,每每會生發出許多與徐鬆波類似的感概。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對漢唐文化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尤其是他作品所體現出來的英雄氣和俠客風讓我心儀,從中我發現我們都是抱有理想和信念的人,盡管在現時的世界時常會感到孤立和無奈。
不過,徐鬆波在畫麵中想穿越的並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他更想穿越的是今天與昨日、工業文明與農耕文明、西方文化與東方傳統。這讓我聯想到現在流行熒屏的穿越劇。主人公因為某種原因借助時光隧道從今天穿越到昨天或者是未來。因為一種曆史的錯位,這種穿越總會給我們帶來喜劇性效果。但徐鬆波在畫麵上的穿越帶給我的視覺效果不但說不上喜劇,反而有種崇高的悲劇感。
這種悲劇感在徐鬆波的畫中有兩個形象負載者:一個是行者。徐鬆波將其具體化為唐僧玄奘。在他的《道問係列》中,徐鬆波設置了一個個漫畫般畸形誇張的工業化場景,那些高聳的煙囪和強大的機器怪獸統治著人類的星球,它們成為工業化時代的荒漠和戈壁,不斷吞噬著人類的領地和信仰。此時,玄奘穿越時空,置身於這種工業化的荒蕪與強大中。他的孤獨和堅持就有了現代版西行的價值。他也要憑藉個人的理想和信念,個人的前行和探索,去取經求道以普渡眾生。此時,他是他,他也不是他,他從一個個體成為了一個民族,甚至人類的形象大使。正如徐鬆波給他的定位:“你是否注意過玄奘的形象和那副背囊,那個遮陽擋雨的頂棚、夜行的油燈和胸前一摞摞厚厚的布鞋…一這是一個躊躇滿誌、裝備精良和誌在必得的形象,這是一種真正的問道精神。”在遠行中,無論他前行、駐足、眺望、休憩,無論他孤立、寂寞、感歎、凝思,你總會感知到那種問道者的平和、自信、坦然和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