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2 / 2)

“所以哀家今日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哀家為什麼支持皇上要開辦這個京師大學堂,就是希望在座諸君,能夠破除我們心中之賊,以國家強盛為己任,不驕狂,不自卑,正視現實,發憤圖強。”

慈禧這篇講演稿本是光緒自己寫的讓唐紹儀給潤了筆。作為後世北京大學畢業生這點還是記得住的。光緒想了想還是在一周前交給慈禧。沒想到,慈禧竟然背下來了,還一點改動都沒有。

在一片掌聲中,慈禧結束了她的發言。等輪到光緒的時候,光緒站在台上好一會沒有說話。正在眾人詫異時光緒才緩緩開口:“朕來之前也準備了一篇稿子。可這會發現朕想說的太後已經都說過了。”光緒從懷裏拿出一篇稿子晃了晃:“看來是沒有用了。”下麵傳來了低聲的笑聲。

“朕也不想再去重複太後已經說過的話。但請眾位學子們記住,是太後拿出了自己的內努銀子,所以今天你們才能坐在這裏。以國家強盛為己任,請記住太後的教誨。”

“朕還聽到了一些話。說如今大清遠不如西方強盛,應全麵依照西方模式來改革大清的製度。的確,我們沒有堅船利炮,我們的科技不如他們。在這些個方麵我們確實應該去學習。至於要不要全麵照抄西方的社會模式,朕以為還有待商榷。能來到此處就學,可見諸位學子皆是我大清頂尖的學子,讀史觀今。就是不知道都讀過世界史沒有。世界有史五千年,世界各地文明眾多,唯一隻有我泱泱華夏文明從未中斷,我華夏文明比今日世界文明國家的曆史加起來都長。何故?這個問題你們都應好好思量。”

“勤勞而儉樸,勇敢而具智慧,堅韌不屈,百折不撓。這華夏民族5000年文明的精華,依然須要我們繼承和發揚光大。”

“我們有著廣袤的國土,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豐富的資源在土地中沉睡中正等著人們將它喚醒,可是在咱們大清卻沒有人會,所以我們隻能請來洋人來做。可又有人說這是兒賣爺田不心痛。要朕說要,說這些話的人才是站著說話不腰痛。如果咱大清有人能做還用得著請洋人來做嗎?老祖宗早就教過人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你們會嗎?所以洋人來了,帶來的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我們要虛心學習。”

“有人說京師大學堂是離經叛道,不合孔孟之道,科舉才是正經。從隋朝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製度,采用的就是分科取士。但必竟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時代在變化但科舉確沒有變化。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製度也應該有些變化,今天的京師大學堂也是分科,也同樣在這些個分科中取優秀之人入仕。隻是分科更細、更為具體。朕就不明白這些個科目怎麼就成了離經叛道了呢?難道說熟讀孔孟之學就可以不用種地吃飯?就不用生病吃藥了?這不就正是大學堂的農業科和醫藥科之所在嗎?相同的道理,其它各科也是有必要的。”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古有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隻有當三百六十行齊頭並進,國家才能真正強盛。”

“千言萬話其實隻有一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