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皇宮內外(2 / 3)

“兒臣也想過幹脆將新軍放到關外,關外人口稀少更有利於練兵。可兒臣轉念一想,新軍遠居關外,且不論是否會攪擾地方。一但無人監管,新軍上下懈怠,怕又重蹈如綠營一般,那我大清朝廷言之要建強兵之言豈不如同笑話一般讓天下臣民所恥笑,朝廷威嚴何存。所以兒臣想,如果親爸爸以為豐台大營不妥,兒臣幹脆將軍校擴大。將新軍置於眼下,讓朝中大臣勤加監管。以示我朝廷之決心。親爸爸以為如何?”

慈禧眉頭一挑,你都想好了還問哀家做甚。慈禧本想拿過奏折再仔細看看,沒想光緒早已收起來了。想來奏折上寫的和光緒說的也差不多,不看也罷。這小站之事怕是不好說了。皇帝不是說了放遠了怕重蹈如綠營一般嗎。豐台離京城雖是一尺之遙,可軍校就在眼皮子底下,豐台就豐台吧。

“皇上以為這朝中大員何人來監管為妥?”

“自然是禮親王世鐸,他是領班軍機大臣,自然當仁不讓。”

光緒見慈禧點了點頭表示同意,接著說:“新軍所用槍械彈藥大部已運抵了,最後一批也已從上海起運。另外德國同意出售一條彈藥生產線於我大清,以足我新軍平時訓練之所須……”

慈禧擺了擺手:“哀家知道了。你是皇帝,這新軍之事皇上自行決斷便好,不必再問哀家了。”

“親爸爸請看。”光緒拿來起一份折子:“這是禮親王上的折子,如今山西賑災之事已基本完成,大部分災民已安置妥當。世鐸一行人員也將於近期回京。除各地調撥的糧食外,此次賑災朝廷隻花了這個數。”光緒伸出五個手指。

“花了五百萬兩?”

“不,隻花了五十萬兩。全睞修鐵路之功,禮親王世鐸亦是居功至偉。親爸爸請看。”光緒將折子打開遞於慈禧麵前。

此時山西洪災已過,太原府悅來客棧內。

禮親王世鐸端起酒杯:“唐大人,岑大人。此次本王受皇命賑災,如今已盡全功,全睞二位大人的大力協助。來來來,本王敬二位大人一杯。”

“王爺客氣了。”唐紹儀連忙站起來端起酒杯:“此次賑災,諸多事務,全憑王爺居中調度。我等不過隻是給王爺跑跑腳而已,豈敢受功。到是王爺多日操勞有些清減了。當是我等小輩敬王爺一杯。”

唐紹儀說完,岑春煊與其一同將杯中之酒滿而盡。

“坐下坐下。”禮親王世鐸擺擺手:“本王不過是盡忠君之心,為大清盡些力氣罷了。此次賑災共花銀錢不過二百餘萬兩,是大清開國以來最低。而朝廷不過出銀五十萬兩,這多出的部分皆是岑大人之功勞。”

“卑職不敢受功。臨行前皇上一再囑托,此次洪災之大前所未有。而朝廷拮據用於賑災的錢糧本已是不足,這可是老百姓救命的錢糧。再有官員從中上下其手,百姓因災得不到救濟,一但生亂怕又是一場楊洪之亂。洋人對我大清垂涎已久,外患未除再生內憂。屆時我大清百年基業,恐危矣。”

“皇上此話到是不假。若是這些因災而亂的愚民一但受有心之人蠱惑後果不堪設想。而這些個地方官員也實在不像話,由其是這個山西巡府。災民遍地不思賑災之法,反而不管不顧大肆撈取好處,置江山社稷而不顧。若非岑大人及發現恐成大患。本王回京之後定為岑大人上道請功的折子。”

“卑職在此先謝過王爺之恩典,請王爺滿飲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