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提到過的關於綠營與團練之事,臣以為不可。觸動太大了。”
“你說的也對,可這麼下去也不是個事呀。徒耗錢糧而已。”
“可是一但有所動作,那可是全國上下幾萬官員呀。這反對之勢一成,皇上危矣。皇上須要一個時機,讓天下人都不能反對的時機。”
光緒重重的歎了口氣:“看來隻能等到甲午過後了。”說完仰頭喝完杯中的咖啡。甲午之後,若甲午朕能贏,那是一個讓所有人都不能反對的機會。
“明日一早就到上海,皇上還是早些歇息吧。老臣先行告退了。”甲午過後就一定有機會嗎?是日本還是皇上想做點什麼。
光緒點點頭,打了個哈氣。
“十裏洋場”、“東方巴黎”,這就是上海。當時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沒有之一。租界的存在使之享有實際獨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國際聯係。
碼頭上人潮洶湧,從身著名貴的富豪到出賣勞力的小工無所不現。叫賣的吆喝聲不絕於耳。李鴻章帶頭下船。因為光緒不想讓人知道皇帝來了。所以他行為更像一個小跟班,但是臉上的堅毅和深邃的眼神表明他不是一個簡單的跟班。李鴻章早就通知過江南製造局他要來視察。所以他一下船就立刻有人迎了上來。李鴻章還在和江南製造局的人寒磣之時,光緒正四下張望,他看到了一個人——周勤,他似乎好像在等著接船。雖說因為職務關係,他時常離京。但這次他來上海到是之前沒聽見過風聲。也就這時周勤也看到了光緒,連忙快步上前請安。
周勤看見光緒皺著眉頭,連將來的原因說明:“見過少爺。小的是來接恩師。昨晚才到的。”
“容閎老先生也是今日到嗎?還要多久,那我可要在這等等。”
“小的替恩師謝過少爺。不過此處人多眼雜,還請少爺先行安頓,以徹安全。待小的接到恩師後立刻前往拜見。”
“無妨事,此處能有幾人認識我。再說有老李頂著呢。”說著光緒示意看了看李鴻章。
李鴻章聽見光緒稱呼他老李便是一笑:“少爺還是先安頓的好,少爺不可輕易有事呀。”
“不用了,中堂先行去江南製造局安排下,等我接到容老先生後再去找你。再說這有祁冷二位及從多侍衛,安全自不會有事。就這樣吧。”反正江南製造局早就知道李鴻章要來,想必也整頓一番看不到平時模樣。幹脆讓他們再弄好點吧。
李鴻章不能反對,也隻能先走。到是那幾個江南製造局的人大吃一驚,那個少爺是什麼身份,支使天下第一總督行事。李鴻章隻說了一句:不可問,不可說。
這一等就是小半個時辰,在下船的人群中經過周勤的指點,光緒才看了一位老者指揮著數名家丁正在搬運東西。
光緒見到周勤有些局促不安:“方良,你些個人去幫忙吧。”
容閎這次回國滿當當的幾十個箱子都是各種各樣的書籍。就連洗換的衣物都沒帶。是這他在美國所能收及的到全部可用於教育的書籍。為此他動用了所能動用的全部資源。為的就是他收到的一封信,雖然隻有兩句話。“留學再好,不如自辦教育。望先生能回國主持京師大學堂。”署名:愛新覺羅載湉。
同治七年1867年,是他將留學計劃呈總理衙門,沒有回複。三年後1870年他再次與曾國藩、李鴻章聯名上奏才獲朝廷批準。自1872年到1875年他4批共120名學童赴美留學。可惜國為朝廷保守派的反對,1881年留學事務所被撤銷。赴美的120名幼童中除詹天佑和歐陽庚兩人大學正式畢業外,其餘尚在大中學校學習,不得不終止學業回國。那時候的他是多麼痛心疾首,多年努力付之東流。如今大清要仿西方教育辦自己的新學。不僅學堂已經完工,而且周勤的來信中說,皇上欲辦新學,隻提到了讓他回國主持。加之皇上的親筆信。一時間不由熱淚滿眶。選購書籍,編寫大綱,並出麵拜訪多位華人,竭盡全力勸其能回國效力。一時間華人奔走相告。
聽到周勤的述說,皇上放下了其它事務,就連李鴻章都打發先走。幹等了小半個時辰就是為了等著接他,他還才走到皇上麵前,準備行禮。皇上到是上來就扶著他的雙臂,先說話了:“歡迎容老回國,你可讓本少爺好等呀。容老開創中國留學海外之先河,可謂勞苦功高呀。”
少爺?容閎嗬嗬一笑,一激動倒是把周勤特意交待的事給忘了:“讓少爺久等了。”
“無妨,先回去安頓再敘話吧。”於是乎,一條長長的車龍從碼頭奔向《務時報》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