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3 / 3)

“我看這幾個和尚都是老實之人。”那莽大和尚朝著仍在前行的另幾個僧人瞄了一眼,接著說道,“那寺中方丈也是裝作糊塗我等前來剃度之時,也不問來處,隻管將我等收為弟子,其實都是一些好人。”

這說著話的兩個和尚,其實就是躲難於此的馬士英和趙體元。自從在德清被詹世勳擊敗後,馬士英等就被那清軍一路追殺,人馬也是散盡。好在趙體元是浙江人氏,這地麵之事活絡,於是一路經海寧,過錢塘,喬裝打扮,徑直奔天台山萬年寺變成了出家之人。

“老夫倒是已無了那鴻鵠之誌。”馬士英對趙體元笑著說道,略停了片刻,他站起身來,往遠處看了看那聳立的山峰,神情有些木然地喃喃說道,“此地懸崖如屏,樹木蔥鬱,峰巒疊嶂,霧氣縈繞,實實是一個修身養性的好去處。老夫隻想在此黃卷青燈了此一生,再不去惹那俗世煩惱,管他明也罷,清也罷,萬事到頭都不過是一枕黃粱。”

“想不到閣部現今竟是如此想法。罷,也罷!末將從此就與閣部合著那暮鼓晨鍾同誦那如來佛經,放下屠刀,做那立地成佛之事。阿彌陀佛!”說此話時,那趙體元的一行淚水盈出了眼眶。待馬士英和那班僧人將柴草卸於寺院後麵的通房之後,已是全身疲憊。但想著上午還要禮佛,於是合著人等一同來到大雄寶殿,至那僧眾人堆之中,尋得一塊方寸,然後虔誠地跪下誦起經來。

聽得僧眾誦經之聲齊整,原本坐於禮坐之上的方丈德明緩緩地離座往這邊走了過來。至馬士英身邊,將手輕輕地撫在其頭上道:“惠明,還有惠康,你二人速速隨本座至茶堂說事。”說罷,也不回頭,徑直往前而去。

當馬士英和趙體元有些恍然地走進茶堂,那德明方丈已是在堂內坐定。馬、趙二人一見,趕緊跪下恭問道:“師祖喚徒兒至此,不知有何告誡?”

“你二人來此已是半月有餘,雖是虔心向佛,怎奈與本寺還是緣淺。老衲不敢誤了二位前程,還請你等即時前往他處,也好修成正果。阿彌陀佛。”那方丈說此話時,完全不像是師祖對徒兒說話,倒像是對前來進香的施主那般客套。

那馬士英和趙體元聞得此話,已是有些手足無措,倒是馬士英很快就定下心來,肅然地對方丈道:“小徒既在本院剃度,就是本寺的僧人。小徒隻願在此誠心事佛,了生達命,並不想得到多大正果。我佛慈悲,佛以無盡悲心,教化一切眾生。緣何師祖相逐也?”

那方丈聽罷馬士英所說,乃長歎一聲淒然道:“此時不走,再走就遲!你等現今已是殺身禍近,你等何人老衲豈是不知?”

“我乃大明馬士英!惠康乃大明總兵趙體元也!”馬士英見自己的身份被方丈說破,乃起身朗聲說道,“佛法千裏,六度萬行,無量因果,心靜自平。馬某年近花甲,本就枯魚銜索,在世之日已是不多,此時何患那前來取命的無常?”

說罷這些,馬士英轉過頭來對趙體元道:“馬某德薄能鮮,得趙將軍多年輔佐襄助,實實感激不盡!馬某叩請趙將軍快走!馬某就此別過趙將軍!”

“馬閣部萇弘碧血,我趙某安敢貪生怕死?!末將懇請閣部大人和某現時就去沐浴更衣,將那藏於後院竹林的朝服和衣甲穿起,然後至那寺院山門坐定,靜候那清虜的到來!”

那德明方丈聽到此地,不由將一雙淚眼合上,合掌喃喃念道“昔日奸佞,明朝忠臣。我佛慈悲,願早度你等極樂。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