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你的工作非常辛苦,我能夠理解。因此,你有資格擁有一輛新車。”她很想讓丈夫擁有開心的感覺,便接著說道:“如果你今天有空,就計算一下這筆賬吧,我也很想了解一下。”
一場衝突能夠避免,就是由於胡趙禮能夠尊重周麗麗所說的話,並充分考慮到她的擔心與憂慮。而對於丈夫工作的辛苦,周麗麗也能給予一定的理解和體諒,她喜歡關心他人的本性也由此激發出來。
不要提及內心的消極感受
作為男人,不能對女人的某些想法和感受加以指責;而女人也應盡量減少談論個人感受,以免使爭論升級至“戰爭”。否則,不論她如何表現自己的感覺,都難以在伴侶那裏獲得有效的回應。在避免過多談論個人感受的同時,女人應該把談話的焦點集中於某個問題之上。
理所當然,這一原則並非適用於所有場合。對於一個正在接受情感關係治療的女人來說,治療師會再三鼓勵她道出心中的感受,這樣不僅有利於增強她的自我意識與自我了解,還能促進其催產素分泌。可是,在與伴侶發生爭論的同時,過分強調自我感受,效果將會適得其反。畢竟雙方的日常爭論和情感關係治療並不是同一回事。在不斷爭論的過程中,過分強調個人感受,無異於火上澆油。
探討情感關係的專家、各種研討會和治療班,幾乎都會鼓勵男女雙方說出自己的具體想法和內心感受。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種做法不但容易遭到誤解,而且還會被錯誤地加以運用。一般來說,道出內心“積極的感受”是有意義的,但說出“消極的感受”卻未必如此。如果我們能夠感覺到伴侶的關心和理解,那麼,說出內心消極的感受或許是一件好事;如果我們正在與伴侶吵架,說出內心消極的感受無疑會使矛盾進一步激化,進而使自己難以感覺到伴侶的關心、理解、感激和信任。
對於男女雙方來說,其吵架的關鍵原因就是:雙方總是不顧一切地將各種消極的感受全部說出來,若是長期如此,一場爭論就可能升級至一場戰爭。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自以為對方必然知道自己不但關心他(她),而且感激他(她),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非常幼稚的。猶如在炎熱幹旱的季節裏,植物需要另外補充水分那樣,在困難時期與壓力時期,對方也需要額外的安慰與承諾。
倘若女人覺察到她的伴侶並非十分在意她所說的話與她的感受,就很難以一種慷慨的姿態對愛人的支持做出適當的回應,之所以如此,是由於女人獨特的大腦結構的。與之相同,對於試圖解決問題或準備回到“洞穴”裏以備儲存更多力量的男人來說,倘若他們遭到對方的誤解並被對方視為“壞男人”,就難以為女人提供必要的支持,也難以給予女人更多的寬容與諒解。總而言之,女人需要確認她在男人心目中占有極大的分量,男人也需要確定自己就是對方心目中的好男人。
女人需要男人的安慰與承諾
如果一味地企圖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一場爭論就有可能轉化為對抗,因為我們在無形中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對方的看法和想法需要得到自己的理解和尊重。
“鈴……鈴……”一陣急促的電話聲響起,楊帆急忙放下飯碗,走到電話機旁。“是楊帆嗎?”從話筒的那邊傳來甜美而又清脆的聲音。“請問,你是哪位?”楊帆急切地問。“我是小雅,連我的聲音都聽不出來了嗎?”就這樣,他們漫無邊際地聊著天。當楊帆放下話筒的時候,猛然發現妻子一言不發、臉色陰沉。“剛才你在與誰通話呀,那麼情意綿綿?”妻子情不自禁地問。
望著她一臉慍色,楊帆淡然一笑,沒有回答。吃過飯後,他夾起公文包,匆匆忙忙地下了樓。
由於同事的短信日益增多,他忙得連軸轉,妻子的大腦皮層也隨之緊張起來,與此同時,她的警惕性油然而生,一雙眼睛不斷地搜尋著,任何事都要追問再三,生怕他瞞著自己做出見不得人的事。
中午的時候,楊帆剛回到家,便傳來一陣悅耳的門鈴聲。他正要去開門,妻子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他拉到一旁,大搖大擺地去開門。打開門後,她被驚呆了,出現在眼前的是一位天生麗質的禮儀小姐,手提一籃五顏六色的花。妻子疑惑不解地望著丈夫,又看了一下那位小姐,大聲喝道:“這是什麼意思?”那位小姐害怕妻子誤會,急忙解釋:“是一位姑娘讓我送來的,交給先生便知道了。”她一邊說著,一邊拿出回執單讓楊帆簽字。
楊帆接過花籃越看越喜歡,並端端正正地把它放在茶幾上。等小姐離開後,妻子的醋壇子便打翻了,迫不及待地嚷了起來:“你可真行,竟然瞞著我做出這種勾當,又是送花,又是打電話……今天不說清楚,我和你沒完……”妻子十分生氣,但楊帆聽到妻子的話語,卻在咯咯直笑。
“急什麼呀?這樣大喊大叫,人家聽了還不笑話……”他若無其事地說道。望著楊帆無動於衷的表現,妻子抽泣起來。於是,楊帆自然免不了一番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