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翻轉課堂:從淡化教師角色開始(2 / 2)

二、淡化角色,和學生平等對話,從而滲透寫作方法

教師往往會因為擔心擾亂正常的課堂秩序而不願放低高高在上的權威,事實上,在一個輕鬆的環境裏,學生更容易碰撞出新奇的火花。在課堂中,我嚐試著向學生請教,竟收到了奇妙的效果。

我們一起欣賞一位同學的習作片段:我走到一個書架前,小心翼翼地從二層拿下一本《讓女孩優秀的101個童話》翻看,首先映入我的眼睛的是封麵上一個漂亮的小姑娘,她穿著粉紅色的公主裙坐在花叢中。接著,我又看了看裏麵的內容,講的是一個又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字跡很清楚,還配有精美的插圖。我想:這本書裏麵的故事會讓我明白很多的道理,讓我變成優雅的女孩兒,就買它了!想到這,我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我讓學生們分析這段話好在哪裏,有的同學這樣評價道:“她寫出自己的動作是‘小心翼翼地拿’,我就聯想到她擔心弄壞或者弄髒那本書,我買東西的時候也是這樣,所以,我覺得很真實。”有的同學這樣說:“她描寫封麵上的小姑娘,穿著粉色的公主裙,我也有,我也喜歡這樣穿,我猜想那個畫麵肯定很好看,要是我也會買那本書。”還有同學搶著說:“她有心理描寫!她的想法告訴我們,看這本書有意義,應該買有意義的書!”我笑著總結說:“你們說的讓我很受啟發,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像這樣的描寫,能引發我們的聯想,想象出當時的畫麵,引起我們的共鳴,就是具體、生動的描寫?”學生們都點頭表示認同,描寫的方法也悄悄地住進了學生的心裏。

三、淡化角色,和學生一起在閱讀中領悟習作方法

肖川在一次講座中說:“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啟發,最好的啟發是‘示範’。”優秀書籍對我們來說,就是習作最好的示範,因此,讀書交流應該是習作課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把讀書活動融進了每一個學期的教學活動中,針對學生年齡特點,製訂讀書計劃,向學生推薦有益的書目,每周完成閱讀目標並認真完成一次讀書記錄卡,我們稱之為“快樂閱讀卡”。

好奇是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所以我幫學生製定的讀書主題是“奇妙的世界”,並向他們推薦兒童閱讀繪本係列和《十萬個為什麼》係列。“快樂閱讀卡”的呈現也很有趣,學生是通過繪畫的形式把自己讀懂的內容或者想象出來的畫麵畫出來。課堂上,我們一起分享每位同學眼中的世界,分享的過程就是對學生語言運用的訓練。

到了中年級,學生最喜歡閱讀的是童話類小說,我向學生推薦了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小說係列和沈石溪的動物小說係列,我每周單拿出一節語文課作為讀書交流活動課,也和學生一起閱讀並分享自己讀書的感悟。學生在介紹圖書的時候,有時會像我一樣開始融進自己對該書的評價,把感動自己的內容複述給大家,還會設定一個懸念,吸引大家借閱自己的書。即使這樣做,我還覺得不夠,便把“快樂閱讀卡”之前的以繪畫為主升級為以文字為主,指導學生摘抄描寫精彩的語段,再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漸漸地,班裏的讀書氛圍越來越濃,讀書交流活動課成了學生每周的節日,沒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負擔,向同學介紹起書來也是滔滔不絕。最有意思的是,上星期的讀書會上,有一位同學向大家介紹的竟是自己寫的書,小夥伴們都驚呆了。此時,再多的習作方法指導都變得多餘。

記得有一句歌詞這樣唱“愛到最後是陪伴”,我認為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夥伴,不是傳教士,而是和學生一樣的實踐者。“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隻有在真正的實踐中,才會獲得啟發,才會有創造。所以,請記住我們的身份在別人眼裏是“教書匠”,而在自己心中應該永遠是一個樂於實踐的“學生”。

“翻轉”就這樣開始吧!

(作者單位:海澱區花園村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江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