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第二任伴侶之間的密切關係不論是在聯係強度方麵還是在關係素質方麵都比不上第一任關係,也沒有必要相比。但這並不表明第二任關係的愛意和歡樂會少一些。
——伯特 ·海靈格
告別與記取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很多時候,在麵對婚姻內外種種問題的衝擊時,婚姻的盟約很難永久生效,於是,或主動或被動,一些夫妻選擇了分手——離婚。在這裏,我不想對“為什麼離婚”“該不該離婚”這種問題發議論,因為人生中,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有著內在的緣由,該發生的必然要發生,當緣分走到了盡頭,無可挽回的時候,再去糾結兩個人之間的是是非非,意義不大。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離婚後,我們如何自處?
大部分離婚者,尤其是女人,在婚姻破碎後總是很難釋懷,走不出過去的傷痛。在她們看來,自己受到了對方的傷害,因為對方不是理想的婚姻對象,在一些事情上虧欠了自己。這種失落和傷害感往往會持續很久,帶著這種心態的人,很難理智和清醒地看待過往的這段婚姻。在這本書中,我們討論了那麼多有關婚姻的話題,相信讀者朋友也明白了婚姻中的一些要義,那麼,我們為什麼結婚?說到底,就是要在婚姻生活中感受成功快樂的人生,一段好的婚姻就是兩個人都感到快樂和滿足,如果婚姻不能帶給你快樂的話,為什麼我們不能夠放棄它呢?很多人習慣把快樂寄托在伴侶身上,希冀對方牽著自己的手走過完美的人生,甚至可以為此忍受婚姻中的不爽甚至傷害,他 /她們的理由是為了孩子、家庭,或者說為了給對方機會,當這種傷害達到一個難以忍受的程度,分手成為不可避免時,很多人首先感受到的不是解脫,而是怨恨,這種怨恨就來自於自己的托付心態,希望對方為你的快樂負責,當對方做不到或不願意這樣做時,就感到失落和絕望,以致開始怨恨對方。
其實,婚姻隻是一個盟約,雙方在盟約下共同經營人生,雙方都是平等的,沒有哪一方需要為對方的快樂負責,如果說是對方主動背叛了這個盟約,比如對你不忠、家庭暴力等等,說明對方已經沒有意願或者說沒有信心與你共同經營幸福人生,此時,放棄未嚐不是好的選擇,借口隻會讓自己受傷更多。再者,凡事皆有因果,在看到對方的不是之後,有沒有人想過自己其實也有一份責任在其中?自己是否也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令到對方放棄?我相信,絕大多數的男女結合為夫妻,都有過相愛相知的旖旎歲月,都曾經為這份感情付出過,都曾經為對方默默做過一些事,那麼分手後,是否還記得這些?如果說因為雙方或者一方沒有充分成長,在婚姻中犯下錯誤,導致不可挽回,自然是付出了慘痛代價,令當事者遺憾和反思;如果說兩個人都努力去做過一些事,為維持婚姻付出了很多,亦無法令到婚姻繼續走下去,那麼更是不存在一方虧欠另一方了。明白這一點,便能以一個平和理性的心態看待婚姻的失敗,有些時候,不是誰的錯誤,不應該歸咎於任何一方,而是兩人確實不合適,沒有緣分共度人生,就像佛法所說:因緣而聚,緣盡則分。
分手隻是一個告別,告別昨日,告別失敗,隻有真正做到告別過去,去除怨恨之心,才有可能給自己新的機會,不僅僅在失敗的婚姻中學習相處,認清自己,記取責任,更重要的是給自己一個更好的未來,有希望去擁抱新的機會,迎接新的緣分。
看過一條新聞,說現在有些夫妻在離婚之後,邀請雙方的一些親朋好友,辦一個離婚宴,告訴大家我們已經離婚了,但以後還是朋友,希望得到朋友們的祝福。這種心態我比較讚許,不是說主張這種儀式化的做法,而是雙方的真摯和分手後的灑脫,怎麼樣都好過吵吵鬧鬧要死要活吧。兩個曾經相愛過的人,應該珍惜在一起的共同時光,對方為自己付出過的,心存感謝,對方做得不夠的,對比自己做得如何,自己曾經努力付出的,希望對方珍惜,而未來,對雙方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所以離婚後,不妨對自己和對方都說一聲祝福。
有的人在婚姻失敗的陰影下,不敢再相信異性,不想接受一份新感情,因為怕重蹈覆轍。有一個學員,談到自己的單親家庭,覺得自己受母親的傷害很大,因為她在幼年時,父母天天吵架,母親經常會挨丈夫的拳頭,離婚後母親帶著她租房子住,又正好遇到下崗,生活很困難。母親不得不擺個小攤度日,直到後來開了家小服裝店,生活才逐漸好一些。這十幾年來,母親一直沒有再婚,甚至都不想提起“男人”這個字眼,買米,換煤氣瓶,照顧女兒,甚至生病了住院,她都是一個人獨自承受,壓力大時她會很凶地朝女兒發脾氣,女兒稍不聽話她就歇斯底裏。這位女學員說,我感覺自己從小到大都是生活在一種失敗的氣氛之中,從來看不到生活有陽光。
從某種意義上說,婚姻的失敗並不意味著感情的失敗,更不是人生的失敗。可很多人在婚姻失敗後丟失了應有的自信和尊嚴,不敢再愛,或者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這樣的思維無疑非常悲哀。任何一段失敗的婚姻,都沒有單純的絕對的受害者,如果一味在無休止的顧影自憐中度日,那永遠也看不到自己在這段婚姻中的得與失,也永遠不可能有人真正走進你的內心,如果能夠懷著一顆寬容之心,那麼所謂的傷害不過是一縷青煙,散去之後,看到的是婚姻中真實的自己。所以,在聚首時要愛得熱烈投入,在退場時不妨優雅轉身,在告別與記取之間,保持自信與從容,是離婚人士成熟的做法。
也有另一種極端,在離婚後迅速尋找新的感情關係,走進另一段婚姻。有的人是出於報複或證明心理,證明自己離開對方後仍然有人愛;也有的人是因為寂寞空虛,感情脆弱,當有人靠近給予慰藉時容易很快地接受對方,這種關係往往並不成熟,即使對方是真誠的關心你,這種形勢下產生的感情也不一定適合你。我的建議是,離婚後保持一段時間的冷靜與反思,對過往的失敗婚姻做個總結,看清自己未曾成長的地方,想想自己以後應該怎麼做。待自己心境完全平複之後,在與異性再次交往時,客觀審慎地看待雙方發展的可能性。一個人在婚姻失敗時,往往意味著他 /她有未曾成長的地方,如果輕率地走進另一段婚姻,很有可能因為同樣的原因導致另一次失敗。
再婚是又一次出發
結婚的目的,說到底就是想擁有美滿理想的家庭生活,兩個人互相扶持,達到快樂彼岸,一次婚姻的失敗,隻能說錯過了一次選擇,但不是錯過了整個人生。如果與前一個伴侶不能營造成功快樂,並不意味著與另外一個伴侶也不能,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未知,充滿了可能,一個追求幸福的人,應該有對自己的快樂負責的心態,所以,在條件成熟後,選擇再次走進婚姻,是值得讚許和期待的。一段婚姻的結束,是一次旅行的到達,旅途中的愉悅,自當記取,種種不快和缺憾,全部放下,雲淡風輕後,再婚意味著又一次出發。
隻是,在出發之前,我們應該好好總結一下,前次婚姻為什麼不成功,自己需要承擔哪些責任,哪些地方需要成長和做出改變?此外,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婚姻,或者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婚姻,新的伴侶是不是理想的再婚對象,這些都是再婚之前一定要做的功課。有了一次婚姻的經驗,可以讓你更清晰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尤其重要的一點是,在前次婚姻中自己未曾成長的地方,再婚時應該有所察覺並予以改進,因為很多時候,失敗是一麵最好的鏡子,能讓你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