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子龍降世(1 / 2)

第一回童淵歸隱常山林子龍降生趙家村

當陽草,當陽草,點點斑斑如血掃。借問當時何事因?子龍一戰征旗倒。曹公軍將魂魄飛,殺入重圍保家小。至今此血尚猶存,不見英雄空懊惱。

這首詞表的是蜀漢五虎上將虎威將軍趙子龍於當陽長阪懷抱幼主直透曹軍重圍的故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下麵請跟隨筆者回到那一切故事的開端。

話說漢朝自高祖劉邦一統天下,曆經光武中興,怎奈“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及至桓帝,崇信宦官,國力每況愈下,不正之風愈烈,以致天下許多誌士仁人報國無門,歸隱林泉,其中就有一位武術名家,此人姓童名淵,字雄付,此人年少時遊遍天下尋訪名師,上曉天文地理,下知奇陣兵計,三教九流無所不通,更兼一套“白鳥朝鳳槍法”獨步天下,童淵這年已四十有二,見朝廷日益腐敗,而自己有將年過半百,便思尋個僻靜所在,歸隱山林!聽聞常山人傑地靈,乃修身養氣之地,便一路往常山進發,怎奈人有旦夕禍福,童淵隻因於路見朝廷昏庸,欺壓良善,百姓生活困苦,不禁憤懣填胸,加之天氣見見入冬,於路飽饑傷寒,是夜途經趙家村,恰逢天降大雪,童淵頭一沉,在一戶人家門前墜落馬下,雙眼迷離間看見從屋裏走出一人,見有人落馬,便喊道:“風兒,快出來,有人暈倒了!”屋中便跑出個七八歲的男孩,後麵跟著個挺著大肚子的婦人,想是就要臨盆,童淵兩眼一黑,便暈了過去!醒來時,已躺在炕上,屋內烤著火,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和那個小男孩正在給那婦人喂飯,“先生,你醒了!”那男子見童淵醒來,便過來招呼,童淵道:“多謝相救,在下童淵感激不盡!不知恩人如何稱呼?”那人道:“不敢,不敢,某姓趙名宏,這是妻子王氏並兒子趙風,不知童先生從何而來,為何倒於門前,童淵便把自己報國無門,心灰意冷之事說了,趙宏聽了道:“原來童先生曾投身朝廷,失敬了,隻是目前朝廷昏庸,枉費了先生一腔熱血!歸隱也好,常山地處偏遠,也風景秀麗,先生可安心休養!”童淵道:“救助之恩,無以為報,如蒙不棄,願與恩人結為兄弟,不知意下如何?”趙宏道:“山野草民,豈敢高攀,蒙先生不棄,宏願拜先生為兄!”於是二人便在院中焚香結拜,趙宏拜童淵為兄!結拜已畢,趙宏請童淵共進晚餐,童淵見王氏道:“我觀弟妹臨盆在即,院中顯現將星,腹中恐將降世一位日後名揚天下的英雄男兒!”趙宏道:“誠如兄長所言,實乃我家門之幸!”次日天方才見明,王氏便覺腹中疼痛,趙宏急忙請來阿婆接生,不就,果然誕下一名男嬰!王氏道:“賤妾昨夜夢見一條飛龍分入腹中,今晨便如大哥所言,誕下這個孩兒!”趙宏便請童淵為此子起名,童淵看了看窗外,雲開日出,大地重現溫暖光明,便道:“弟妹名劍飛龍入夢,誕下此子,以我之見,吾侄姓趙名雲,字子龍!”趙宏夫婦大喜:“好好,常山趙子龍!”

話說童淵在趙宏家住了月餘,便動身上常山尋地歸隱,趙宏一家苦留不住,隻得送別童淵,童淵臨行前摘下頸上一塊玉佩對趙宏道:“這塊玉佩跟隨我多年,保我行走天涯逢凶化吉,今即歸隱,便送與子龍侄兒,望賢弟和弟媳珍重,趙氏夫婦與童淵灑淚而別,這童淵西去百十裏到得常山腳下,見這常山果然秀麗非凡,當下大喜,登上山頂尋個好處所在,便在此歸隱,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