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做“貓頭鷹”
養生沙龍
作者:小芹
冬末的一個午夜,我突然感到腹部疼痛難忍,老公當即把我送到醫院急診中心,通過抽血化驗,發現我的白細胞遠高於正常值,後半夜就隻能留在急診室裏打吊瓶,但仍痛得口中噓氣、頭上冒汗,直至東方發亮,才漸漸平息。次日早晨醫生讓我做B超、肝功能、胃腸X線以確診,但均無結果。折騰數日,不了了之。
沒有救世主,看來恢複健康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了。我剖析自己的生活狀態,每天都在為撰稿而忙得頭昏腦脹,根本沒進行過體育鍛煉,而我那些喜歡鍛煉的朋友,身體很少有這樣那樣的毛病。看來,我該把“發展體育運動”作為生活的一個重點。可該選擇什麼項目呢?踢球、遊泳、體操……我都不會,雖然會打乒乓球,但小區裏又沒有乒乓球台,看來唯有進行無需“技術”與“設備”的跑步了。
偏我屬“貓頭鷹”型,夜晚精神抖擻,早上嗜睡成癖,非過九、十點醒不來。想來想去,措施有二:將鬧鍾置放枕邊;讓二年級的兒子一同加入,彼此督促。
第二天早晨我正在夢中,兀地鈴聲大作。初疑是電話鈴響,伸出手去,觸到冰冷似鐵的鬧鍾,夢醒一半,順手將止鬧鈕摁了下去。四周晦黯,衾枕溫馨,又恍恍惚惚睡去。但我內心在反抗,在告誡,在催促,想到前些天腹痛難忍的滋味,還是艱難地躍坐起來,喚醒兒子,跑出門去。
從此,我不再戀做“貓頭鷹”,堅持黎明即起,晨煉內容亦愈加豐富多彩。跑步之餘,舉凡看到、聽到、學到的一切健身動作,如倒步走、深呼吸、叩齒、按摩麵部、廣播體操,均兼收並用……常常弄得兒子驚呼“上學遲到了”才不舍地收隊回家。
數月後,老公說我胖了,同事說我麵有血色了。
但過不多久,天氣轉熱,我又漸漸遠離了晨練。一是因為天熱起來,運動後汗水淋漓,衣服粘膩不堪,但家裏沒有洗澡的條件,無論用濕毛巾怎麼擦身都覺得沒有衝個澡舒服;二是因為兒子快期末考試了,每天作業不少,常睡得晚,早上實不忍心硬將他拖起來,怕他白天上課沒有精神。
不起床晨練,我起初還若有所失,麵對老公的嘲弄也覺得不好意思,但漸漸就坦然麵對。究其原委,是我“好了傷疤忘了痛”,身體一好,又缺乏鍛煉動力了。
正在我要將鍛煉一事忘之腦後時,我看到一篇對“亞洲最佳商業人士”柳傳誌的報道。他和我有著相同的經曆——整日忙於生意,無暇鍛煉,後生了一場病,接受常規治療,醫生還特意叮囑他要注意鍛煉身體,此後,他常逼迫自己去運動。與我不同的是,現在,運動已成為柳傳誌每日自覺自願去做的一門必修課。柳傳誌常勸別人:“一定要逼著自己去鍛煉,不然等生了病再鍛煉就被動了。為健康花些時間,很值得。”
確實,還有什麼比健康更值得我們為它花時間、花精力呢?“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我病了,就不能很好地從事我所鍾愛的寫作了。所以,從現在起,我再也不做“貓頭鷹”了,也不再給自己找這樣那樣的借口來逃避運動,痛下決心將跑步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