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子“女人味”是熱門話題(1 / 1)

“女人味”是現代社會經常被提出來討論的主題。

它不但是我這一代女性年輕時熱衷的話題,也是積極的開創人生的女性前輩所遭遇過的困擾。

有些人對所謂的“女人味”頗為反感,因為這常常同男女不平等聯係在一起,似乎一個女人富有女人味,就意味著她輸給了男性,處於弱勢地位。

有些女權主義聲稱在“女人味”這個口號下,女性受到不當的壓迫和差別待遇。在這種時候,哪有男女平等可言?法國女作家波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寫道:“女人並非一生下來就是女人,而是被迫變成女人的。”她指出,在男人掌握實權的男性本位社會中,女性從少女時代就被灌輸“女人不如男人”的觀念。倘若不鏟除這類強加在女人身上的“女人味”、“永遠的女人”等謊言,女性便沒有真正的自由可言。

可是,像波娃女士般“以女人身份活得極有價值”的人並不多。換句話說,那種形式化或強製性的“女人味”,和“波娃”女士那種以真正的女人活在世上,並讓自已的才華開花結果,是截然不同的。此外,波娃女士生活的法國社會,和目前我們置身的社會,對女性的看法也大相徑庭。因而,表現得像一個女人,並不會阻礙女性的進步、女性的解放、以及男女權利均等。

我本身在少年階段是不大女性化的。由於家母是個自由、放任主義的信徒,因此無意將我教成‘女性化’的女孩。從小,我喜歡玩跳房子、跳繩甚於辦家家酒,也常常和哥哥們玩打仗遊戲。當時的我,似乎輕視那些較為女人味的事,反倒對於自己近似男孩的舉止,顯得洋洋得意。

不過,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還是受到合宜的管教,對我而言較為幸福。我讀到前東宮侍從,濱尾氏的《女孩的管教法》一書時,便頗有同感。無論如何,女孩接受能充分發揮她們優美的教育,是非常美好的事。

以我為例,當我度過男孩味十足的青春時代,而愛上一個人,並且和對方結婚時,我是多麼希望自己具有十足的女人氣質啊!當我就職時,我也企盼自己活得更像一個女人。

這種問法可能不會出自於女作家之口,因為我的前輩及同事,很多都是以否定“女性化”為基礎,展開她們的職業生活,否則她們無法獲得忠於本身理想的生活,也得不到現在的地位。在這種意義下,身兼妻子和職業婦女身份的我,既能盡情地朝心中向往的方向發展,又能保有“活得有女人味”的想法,實在太幸福了。

有些人(主要是女性)認為張羅三餐和養育子女都由女人負責,一點也不公平。

但我們試想,如果女人不想做家事、照顧兒女,那麼打算做什麼?男人不做飯、不帶小孩,至少他們進入社會工作,賺取一些酬勞養育妻子兒女。相對地,如果女性認為做家事並不是她們的本分,那她一定得做某些更重要的事,好對世人有所交代吧!女人到底想做什麼?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有些女人在工作方麵非常努力,自認不比男性遜色,在家務方麵,雖然做得不算完美,但至少肩負起這方麵的責任。造成這種形勢,是因為她們的另一半拙於家務,而她們也認為丈夫們與其幫助分擔家中的瑣事,不如專心在工作上衝刺,或是進修與工作有關的課程。雖然由於工作和家事的雙重負擔,她們十分忙碌,但精神上卻非常愉快,因為她們和丈夫完全平等、彼此尊敬,而且互相承認對方的價值和自由。

這種生活方式,能說是盲從男性的古板生活嗎?

現在一些年輕女性,平時高呼男女平等,討厭別人說她們富有“女人味”,然而麵臨結婚這個關卡時,卻絲毫不加深思熟慮,義無反顧地縱身躍入婚姻生活中。在這種時候,她們毫不避諱地采取了非常“女人味”的行動,毫無理性可言。

如果你真心擁護男女平等,那麼選擇對象的首要條件,應當是願意幫助自己實現這種理想的男人。結婚以後才懊悔自己怎會選上這種人,既不能讓自己發揮才能,也不肯協助自己,那時就為時已晚了。不幸的是,多數女性都未能確定重要的前提,就匆匆奔向紅地毯的另一端。

倘若你真心地否定“女人味”,並想充分發揮自己,不結婚也應該無所謂。波娃女士就不拘泥於婚姻的形式,而以自由之身,和薩特維持固定的關係。然而一般人卻往往不能如此,當周遭的親友們紛紛步入婚姻生活時,很少人能不為所動。

當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情緒變得暴躁,或者對事物不再專注時,你的丈夫很可能會在細節上提醒你注意。大概是因為他希望你成為有女人味的溫柔妻子吧!曾經有一位男性長者鼓勵一位事業有成的女作家說:“保持女性的氣質,對事物的想法和應付,都呈現圓潤的情趣。”

如何成為“具有女人氣質”的女人,不僅取決於你的溫柔賢惠,還在於你是否具有自信,在工作中的表現不亞於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