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7一炮之威(2 / 2)

種師道聽後,不覺大吃一驚,萬萬想不到他會說出這樣的話。他細細地觀察了一下趙構,覺得眼前這個隻有十二歲的皇子趙構帶著一種帝王之相,心中更是大驚,卻也不敢脫口而出,因為當今皇帝並不怎麼喜愛趙構,而太子之位也絕對不會輪到他的頭上。

“老將軍,在下想請教一下老將軍。”夏伯龍道。

種師道道:“夏節度有話便請講,這裏沒有外人。”

夏伯龍聽了這話,心裏很是舒服,這也就是說種師道沒有拿他當外人看。他臉上一喜,便問道:“我已經將梁山軍留在了平涼,讓他們負責找尋煤礦和打造火炮,隻是……隻是我從京師雖然帶來了兩萬多的大軍,馬軍卻隻有五百。老將軍,不知道整個平涼軍中有多少馬軍?”

種師道伸出了他的左手,將五指全部伸開,眉宇間透出了一些哀愁。

夏伯龍看後,便不耐煩地說道:“這也太少了吧?近十萬的大軍裏,卻隻有五千馬軍,又怎麼抵擋西夏騎兵呢?”

種師道重重地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說道:“夏節度,不是五千……”

“哦,那是五萬了?”夏伯龍的臉上突然歡喜起來,立刻說道。

種師道將手放下,緩緩地說道:“夏節度,不是五千,也不是五萬,而是五百。”

“什麼?”夏伯龍大吃了一驚,不敢相信地說道。

種師道又重重地歎了一口氣,沒有再說話。

“我知道大宋缺少戰馬,沒有想到會如此的缺少,將近十萬的大軍裏,居然隻有一千馬軍……老將軍,整個西軍裏一共有多少馬軍?”夏伯龍道。

種師道道:“宣帥名下,西軍三十六萬,馬軍還不到五萬。京師附近馬軍居多,多是從西軍中抽調過去的,以便拱衛京師。本來我的軍中有不少馬軍,後來都被抽調到了京師,這才導致了我所管轄的地方上經常受到西夏騎兵的入侵。而每次西夏入侵,我步軍追不上,想打都打不成,幹脆就躲在平涼城裏,然後用疑兵之計嚇唬嚇唬西夏人,也算草草了事了。”

夏伯龍聽後,也重重地歎了一口氣。

冷兵器時代,沒有強大的騎兵就不可能成為軍事強國。漢武帝為對抗匈奴,組建了強大的騎兵部隊,改變了步兵為主的步兵體製,才得以主動出擊,逐鹿大漠。

唐太宗則最喜歡選擇敵陣薄弱部位,親率騎兵衝鋒,“敵無不潰敗”。一騎飛馳於前,數萬騎兵緊隨其後的場麵,今日想來,尤叫人神往,正是精銳的騎兵使唐帝國威震四方。然而自從中唐以來,漢人失去了西北的產馬地,軍隊又逐漸轉為以步兵為主,宋代既是如此。

宋軍中騎兵隻占七分之一,騎兵中又往往有十之三四無馬,最高曾達十之八九無馬,可見宋軍缺馬到何種地步。宋馬體形較小,一般約1.36米,按現在的標準也不算大馬。南宋時韓世忠曾向趙構獻馬一匹,“高五尺一寸,雲非人臣敢騎”,約合1.58米,而這已是宋朝罕見的大馬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遼、西夏、金、元的軍隊都是以騎射見長,平均一人有兩匹馬,精銳部隊可達人均三匹。北方民族的騎兵非常靈活,一次衝鋒,一個回合的交戰即使失敗,“敗不至亂”,利用騎兵機動性強的優點,退出戰鬥,重整隊列,再次衝鋒。當時即使是宋軍兵力占優的一些大戰,雙方仍要激戰幾十回合,才能分出勝。而宋軍隻要一次潰敗,就會一瀉千裏。

麵對善騎的勁敵,宋朝也有人主張發展騎兵,但這種主張不占主導地位,宋朝總的對策還是以步製騎。因為組建騎兵需要大量馬匹,而宋朝的馬匹主要是通過與貿易得來,需要耗費巨大的投資。“計一騎之費,可贍養步軍五人”,這是許多官員反對發展騎兵的重要理由。甚至曾與西夏交戰多年的範仲淹也是反對加強騎兵的,但是沒有騎兵,就隻能永遠處於消極防禦的地位,這是宋軍的一個致命弱點,其實不善騎射的狀況是可以通過訓練和戰爭改變的。

南宋時,嶽飛是非常重視騎兵的。嶽家軍主要通過戰場上繳獲大量戰馬,組成了相當強大的騎兵,在堰城大戰中,由嶽雲率領的嶽家騎兵曾於金朝引以為驕傲的主力騎兵搏戰。看來嶽家騎兵的素質已不見得比女真騎兵差。可是除嶽飛之外,宋軍其他大將仍然局限於以步製騎的戰略,沒有以騎製騎的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