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母親都會有這樣的經曆,就像我初為人母一樣,對“母親”這個名詞有些抗拒心理,原因是這個稱呼會讓我們產生喪失 “我”的恐懼感。不管我們是否承認,在懷著小寶貝的最初那個階段,緊緊抓住“自我”的心理、矛盾不安的幸福感一直伴隨著我。既為這個即將出生的、身上流淌著我的血液的小生命感到歡欣,又擔心他的降生會改變我原有的生活,未來充滿不可測定的因素,等待我的將是什麼樣的一種新生活呢?
持續到孩子一周歲以後,我才逐漸從這種不安中掙脫出來。也許是做母親的日子長久了,我已經習慣這種感覺,或是在一次次喂奶和換尿布中,我對孩子的愛壓倒了一切。不論是什麼原因,我在“自我”和“母親”這兩者間,找到了巧妙的平衡關係。看著他一天天長大,就像我播撒下的希望的種子似的,他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同我的心聯係的更加緊密了。有時候,看著他快樂的在滿屋子的玩具中“忙碌”的樣子,我就有說不出的欣慰與感慨。孩子讓我們感到此生的希望,看到未來的未來。母親的責任與愛令我脫胎換骨的成長。我想,養育一個孩子,做一回母親,可以讓一個女人更加成熟、完美。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一定會無悔當年要他的決定,這一點,沒有做母親你可能永遠無法體會。
在我開始做母親的時侯,腦海中會有一些固定的印象,或者說是成見。但是在養育孩子過程中,這種“刻板印象”逐漸得到修正。養育剛出生的嬰孩和兩三歲的小孩需要截然不同的能力和技巧。而當有了第二個孩子時,我又發現養育長子的經驗竟然完全不適用。這樣,隨著孩子的長大,我發現自己每時每刻都有新的體會,需要學習、鍛煉和成長,最終我得出結論:孩子的成長和母親的成長是聯係在一起的。母親的素質和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起點的高低。孩子迫使我不斷學習成長,不斷完善自己,如果不是這樣,我就無法跟上他飛速的發展。害怕落後而被拋棄的恐懼,促使我馬不停蹄的向前趕。回首而望,不能不說是痛並快樂。
也正因為上麵的原因,我常常希望能夠和很多有相似經曆和感悟的母親交流。於是開始產生這樣的想法,希望讓母親們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育兒經驗、感悟體會寫下來。編著本書,對我擔當母親這個角色十分有幫助,希望每一個母親讀這本書時,也能獲得助益。在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其他母親如何戰勝自己的壓力,如何勝任這一富有挑戰的職責,如何獲得回饋。這些文字裏蘊含的勇氣、笑聲、淚水和智慧,是我們這些母親獻給彼此的禮物。
作者
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