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零章:第一個力場金屬(1 / 3)

事實證明,能夠知道其中的原理,能夠看到其中的一切,卻並不見得一定能夠真正製作出力場金屬。

古帆的第一次嚐試,最終是以失敗告終的,當他睜開眼睛,老曲頭驚喜問道:“成功了?”的時候,古帆輕輕搖了搖頭,沒有看眼前的龍骨,而是隨便找了一塊力場金屬,伸手把手掌貼了上去,又閉上了眼睛。

幾分鍾之後,古帆睜開眼睛,猛然揮拳,一拳打在了麵前半人高的零件上。

“哢……哢哢……”的碎裂聲響起來,以古帆的手臂為中心,那半人高的零件一塊塊碎裂開來,而這零件碎裂的方式非常詭異,每一塊幾乎都是同樣大小的鱗片狀結構。

古帆的思維波改變了這金屬內部的力場,卻並沒有真正使之成為力場金屬。

老曲頭皺眉蹲身,拿起了那鱗片一般的碎片,苦笑道:“鱗裂……阿帆,你是不是在構造力場金屬的時候,使用了同樣的往複循環結構?”

古帆點了點頭,也拿起了一塊鱗片結構的碎片,放在眼前細細端詳。

原來這就是鱗裂?他曾經在書上學到過,卻還是第一次真正看到這種裂片。所謂的鱗裂,是力場金屬構造之後的強度測試中,最常見的幾種碎裂方式之一。

鱗裂是在力場金屬構造中,內部的力場不足以支撐起太大的結構,而自發性形成的閉合性回路而產生的,這種結構和球裂、滴裂並稱三大碎裂方式,若是在碎裂之後產生的是毫無規則的碎片,那就說明金屬內部的力場完全沒有構造出來,而若是產生了鱗裂、球裂或者滴裂,則代表著力場金屬的設計不合理,不能支撐起太大的結構。

力場金屬的構造有三個坎,內部能不能形成力場是第一個,力場能不能流動起來是第二個,流動的力場是否穩固是第三個。

早期的力場金屬,隻是在內部形成了力場,這種金屬的強度是最弱的,而能夠流動的力場,就初步產生了現在所使用的力場金屬的性質,隻是依然不夠強韌,隻有金屬內部的力場能夠流動,才能算是真正的力場金屬。而力場金屬內部的力場流動方式並不是固定的,若是可以使力場金屬隨心所欲的流動,那就算是創造出了傳說中的擁有靈魂的金屬。能夠讓力場金屬的內部流動產生某些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屬性金屬。

古帆在整個龍骨的內部構造了一個往複回旋的回路,這個回路其實算是成功了,但是一旦開始流動,回路立刻就失去了其韌性。簡單來說,三角形是最穩固的結構,一厘米粗,20公分長的鋼筋焊接而成的架子會非常穩固,甚至可以承受幾噸的重量。但是,一厘米粗,二十米長的鋼筋焊接起來,甚至無法承受自身的重量。古帆所使用的這個構築方式是正確的,但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回路,所能支撐的頂多是眼下這種鱗片大小的結構,而不足以支撐龍骨般巨大的金屬。一旦發生了震動,金屬內部的力場潰散,自動封閉起來,就變成了一個個的小回路。

其實這些知識,銅山鑄早就已經給古帆講過了,隻是那時的古帆是在被填鴨教育,隻是記住了這些知識,不自己試驗一下的話,總是不會理解,現在古帆有點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了。而人類的第一個真正能用的力場金屬,就是從“鱗裂”開始的,鱗裂是力場金屬設計中,最重要的試驗。

因為這一個個鱗片結構的小東西,擁有所有力場金屬的屬性,它本身的硬度驚人,幾乎是最高端的力場金屬,因為它內部的閉合的力場,本就是力場最基本的幾種存在方式之一。

依樣畫葫蘆,古帆又製造出了“球裂”和“滴裂”兩種,然後把那幾種不同的力場金屬放在手中把玩。

老曲頭翻了翻白眼,這小家夥,原來不是在構造力場金屬,而是在做實驗,而且做的還是最初級的力場金屬試驗。

老曲頭記得,自己剛剛成為外圍學員時,在聖服學院裏所學到的第一課,就是三裂,而且第一個試驗就是三裂試驗。

他現在還記得當初老師所說的話:“金屬的內部力場其實是一門複雜的,兼顧語義表達和外形構造的語言,而在這個語言中,有三個最重要的連接詞,也是三種最重要的連接結構,那就是鱗、球、滴。”

“鱗、球、滴”三種特殊的力場,可以彼此連接、融合成為無數種的力場,這三種力場就像是人類基因中的四種堿基對,可以排列出無窮無盡無數種的組合,基本上所有的力場金屬排列都是從這三種最基本的力場開始的。而有人認為,這三種力場其實也是同一種力場的三種表現形式,而一直致力於尋找到這其中的“大統一形”,以推進人類力場金屬構造學的飛躍式發展,不過人類利用力場金屬已經萬年之久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發現這個“大統一力場”。

而任何一種力場金屬碎裂之後,產生的碎片,要麼是“球”、“鱗”、“滴”三種之一,要麼是三種的某幾種的融合體。而更神奇的是,力場金屬碎裂之後,憑借碎片是無法拚接成原來的形狀的,因為在力場金屬內部,在互相作用之下,它們其實並不是以“球形”、“鱗片形”和“水滴形”存在的,而是以某種融合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