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培養孩子要有一顆平常心(1 / 1)

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麵往往是高投入,高付出,望子成龍心切。當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所有父母的美好心願,這本身並沒有錯。問題是很多父母看到別的孩子每次考雙百,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要考雙百;看到別的孩子奧數得了獎,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要成為這方麵的高手;看見別的孩子能彈會畫,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要精通文藝……總之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下第一。

於是很多家長對孩子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孩子達不到要求就會對孩子橫挑鼻子豎挑眼,抱怨孩子不長進,沒出息,甚至打罵,完全失去了理智。殊不知,孩子會在這種高壓之下厭學,甚至輕生,因為孩子在心裏想:我怎麼努力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甚至有的孩子開始報複父母。這樣,父母和孩子都失常了。造成這樣局麵的根本原因就是家長失去了一顆平常心。教育指向未來並沒有錯,但是家長太關注未來了,以至於忽視了今天,家長為了孩子明天的成功和輝煌,不惜犧牲孩子今天的幸福和快樂。

家長要有一顆平常心,家長要明白,社會需要棟梁,也需要普通的橡木。許多家長自己都是社會上普普通通的一員,為什麼非要要求孩子成為不尋常的人呢?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應該隻定格在讓孩子考取名牌大學,謀取功名利祿上,應該是給予孩子生命意義的一個正確的引導。

曾經有幾位記者去訪問美國前總統林肯的母親。記者說:“您應該為有林肯這樣偉大的兒子而感到驕傲吧!”沒想到林肯的母親卻說:“我更為我的另一個偉大的兒子感到驕傲。”眾人一驚,忙問:“他現在在幹什麼?”“正在村外的農田裏挖土豆呢。”林肯的母親自豪地說。

林肯的母親就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在她眼裏,當總統的兒子和在田裏挖土豆的兒子一樣偉大。好媽媽,不隻是讓孩子追趕名利,而是讓孩子感受生命樂趣。

教育孩子,要有一顆平常心,父母應該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據孩子自身的條件給孩子量身定做發展藍圖,而不要給孩子提過高的要求。父母應該明白,天才畢竟是極少數的,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普通人,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會成名成家。同時,由於遺傳基因、成長環境等方麵的差別,孩子的天賦、興趣、能力等方麵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如果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盲目地對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或者樹立過高的目標,這樣會使孩子的壓力過大,反而會讓孩子失去信心,產生無論怎樣努力都不可能實現父母製定的目標這樣的心理,從而會放棄努力。

如果家長不顧客觀條件,一味給孩子提出高要求,甚至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未實現的理想的工具,結果可能會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