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命令下生活,日子過得枯燥又機械,這種壓抑的生活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老師楊靜一進曉茜的家門,曉茜的媽媽就趕快命令曉茜說:“快問老師好!”
“老師好!”曉茜機械地說。
見楊靜老師來了,爸爸從裏屋走出來,連忙招呼楊靜老師坐下。爸爸見到曉茜還在那裏愣愣地站著,就說:“這孩子,怎麼還站著,趕快去給老師倒水、拿水果啊!”
曉茜聽後乖乖地拿來水果。還沒站定,爸爸又說:“爸爸和媽媽陪老師就行了,你趕快回屋做作業吧!要不明天就又完不成作業了。”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總是喜歡用命令的語氣同孩子說話,要求孩子做這做那。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生理的發育,心理也不斷地向著更高的水平發展。突出的表現就是孩子的獨立性、成人感不斷增強,在一些事情上不肯聽父母的話,拒絕或對抗父母的意見。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父母為了維護家長的尊嚴,往往以命令的口氣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見。殊不知,這是非常不明智的教育方法,因為這樣做隻能增加孩子的對立情緒。即使孩子按照家長說的去做了,心裏還是不服氣的。
在生活中,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情況,父母應該用溫和的語氣要求或引導孩子。對於孩子正確的言行,應給予肯定和讚揚;對於錯誤的言行,則應認真地向孩子說明不能那樣做的道理,而不能一味地以命令語氣來解決問題,否則很容易引起親子關係的對立和尷尬,不利於家庭教育的順利進行。
嬌嬌的媽媽就是一個聰明的媽媽,她不給女兒下命令,而是懂得引導孩子。
有一天,嬌嬌回家晚了。媽媽幫嬌嬌拿下肩上的書包,陪嬌嬌吃飯,然後告訴嬌嬌這是特意為她準備的。媽媽告訴嬌嬌,她已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著嬌嬌回來。嬌嬌說,她和同學出去玩了。所以回來晚了,並向媽媽道歉。
媽媽說:“嬌嬌,媽媽知道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會惹麻煩,但媽媽擔心你,擔心你遇到交通方麵的問題或者別的事情。以後,最好先打電話回來說一下。”
嬌嬌聽後心中陣陣愧疚,她連忙親了一下媽媽,說:“媽媽,你真好!”
我們不得不佩服嬌嬌媽媽的教育方式,她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待孩子的過失,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她人格的尊重,感受到她與父母在地位上的平等,這實屬不易。
如果父母能在家庭中創造一種平等民主的“氣氛”,這是孩子的幸福。在這樣的家庭裏,孩子會覺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相反,那些隻會用命令的口吻粗暴地對孩子說話的家長,隻能是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越長,對孩子的傷害越大。無數事實表明,父母以居高臨下的命令姿態同孩子說話,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隻有父母轉變姿態,不用命令的口氣與孩子說話,才有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平等。
如果父母經常向孩子下達命令,長期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周圍的人。比如,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喜歡命令同伴。這樣會造成孩子與周圍人的溝通、交往產生障礙,導致孩子孤僻、不合群。父母在同孩子講話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語氣,摒棄命令的語氣,多用協商和提示的口吻,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也會以平和、協商的態度對待周圍的朋友和同學。
家長不能長期對孩子使用粗暴的強製性的語氣說話,而是要善於運用溫柔的可行的方式溝通。換句話說,家長要學習和講究使用“命令”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