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1 / 1)

孩子之所以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長小看了孩子,家長不相信孩子能夠照顧好自己,也不認為孩子能處理好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很多父母因為低估了孩子,就會變得不相信孩子,剝奪孩子的選擇權。孩子的意願得不到尊重,孩子幼小的心靈會受到傷害。

小禾剛上初中一年級,剛開學,學校就發給學生興趣班意向表,讓學生回去和家長商量一下再填。小禾覺得自己既喜歡美術又喜歡音樂,反倒對舞蹈比較吃力,就想選擇美術班和音樂班,可是爸爸卻堅決反對,非讓她去舞蹈班。小禾向爸爸解釋說自己的優勢在美術和音樂,不喜歡舞蹈。沒想到爸爸沒等她說完就打斷她:“你懂什麼!我走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呢!學美術有啥用……”

像小禾爸爸這樣的家長生活中並不少見。這些家長常常持有這樣一種態度:你還小,懂什麼?讓我來教你,你照我說的去做。

父母經常以孩子的年齡來判定他是否具備做事情的能力,他們認為孩子年齡太小,處理事情能力差,根本無法自己決定事情。家長持這種觀點,無疑是在減弱孩子的進取心,打擊孩子挑戰難題的勇氣,影響了孩子的進步。

一些父母起初也希望讓孩子多做事,多體驗,但真的麵對事情時,不是怕孩子做錯,就是怕孩子出亂子。這樣一來,孩子許多權利就被剝奪了。敢作敢為,的確容易犯錯誤,但犯錯誤並不代表孩子沒能力,犯錯誤是一種成長方式。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對他說“我信任你,這次做錯了,下次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遠比大聲的責罵更能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得到尊重和信任的人,在犯了錯誤的情況下,會更加自責,會主動審視自己的錯誤,進行自我反省,並決心下次再不犯同樣的錯誤。糾正孩子的錯誤,並不一定要馬上去訓斥他們,最好過幾天再婉轉地向孩子表達,這樣能讓他們沒有壓力。

不要輕視孩子,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做,如果家長以不變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發展,無視孩子的成長,必然會造成很多衝突,影響教育的效果,最終可能會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