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佛_欲_錢_管理(1 / 1)

看題目中的幾個字,會覺得風馬牛不相及。今年春節期間,遊覽佛教聖地法門寺讓我將這幾個字緊密地聯係了起來。

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桓靈年間,因珍藏佛指舍利而聞名於世。1987年秋,因修建年久失修而坍塌的磚塔時,在原塔基下發現唐代神秘地宮及完好珍藏於其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和兩千多件稀世珍寶,在全世界引起極大轟動。

為了保護和供奉佛指舍利這一舉世敬仰的佛教聖物,弘揚佛教文化,當地政府斥重資(據說25億元)建“造型如合十雙手、中間鏤空、高148米”的合十舍利塔為標誌性建築的世界一流佛教文化景區。2009年5月9日,遵照佛教規製,通過了恭迎、供養、安奉一係列活動,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永久供奉於合十舍利塔地宮。據傳,合十舍利塔彙集海內外設計大師、建築大師、佛學大師的智慧,傳承與創新完美結合,融現代建築藝術與佛教文化為一體,造型獨特,氣勢恢宏,真可謂極人間之煥麗、窮天上之莊嚴。

從古城西安驅車一個多小時前往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坐落在關中平原黃土高坡上一座巨大無比的現代建築物和高高聳立的合十舍利塔即映入眼簾,置身其前的第一感受可用震撼二字形容。但遊走其中,遺憾二字慢慢浮上心頭。

佛門本應是清淨、心靈超脫之地,然此地銅臭無處不在,普渡眾生的佛門理念在現實中被無孔不入的利欲和貪婪所汙染。“無處不錢”,我感慨之餘,也陷入了沉思。

以展示價值為主的恢宏壯觀的現代建築,不知花了多少錢(據說目前如此巨大和壯闊的場麵僅僅是一期)?是弘揚佛教文化,還是展示盛世的偉大或政績?是為了經濟增長借佛祖遺物增加一個新的旅遊地?

其次是無處不在的商業化。且不說與佛有關的吃的、用的、把玩的、紀念的,樣樣俱備,就連佛的坐騎獅子和大象的雕塑、底座蓮花、所有佛的雕像、長明燈、神位統統都以其大小或重要程度按價供養。佛祖如真的在天有靈不知作何感想?

佛門聖地,強烈的掙錢欲望和行為無處不在,突破著人們的基本道德標準,踐踏著做人的基本原則和管理規範。門口聚集著一群叫賣者,毫不掩飾地攔住遊人,“票價90,50帶入”—園區偏僻處驚見有人站在牆頭上,將一架梯子放下……翻牆隻是無權者農民式的狡黠,有權者則可堂而皇之地利用手中權力將親朋、好友和熟人引入……君不見,武警從其工作的小門引入一隊抱著孩子有說有笑人馬……當然,還有各方權貴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堂而皇之地免費遊覽。規則在利欲、關係、權力麵前形同虛設,似乎這已演化成了一種新的規範。

景區圍牆外依然是雜亂、擁擠的民居或農舍。垃圾已漸漸埋沒了插著“景區不準倒垃圾”的告示。據說,隨著傳聞中的二期建設,周邊農舍也在迅速“長”高,等待著被拆毀賠償。

一個如此崇高和現代的佛教文化景區的亂象,或可窺見當今社會盛行的假冒偽劣、投機、視規範和規則如玩泥之一斑。難道這就是時下中國的管理情境?很可能。中國改革三十餘年的舉世成就,就在這樣的亂象中產生,但我們決不能因此就無視成就背後事實上大量存在的管理問題。以我自己學習、研究和從事管理的感悟和經驗,隻要我們有意識地不斷主動改進和完善,眼下管理實踐與理論及信念間的差距並非不可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