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指導孩子寫好作文的有效方法(1)(3 / 3)

(1)明確題目要求

明確題目要求是指通過審查題目,弄清楚題目的具體要求,是要求寫一個人呢,還是記敘一件事。例如,《暑假中一件有意義的事》這個題目的要求就是記事,而《我的同桌》這個題目則要求寫一個人。這是審題的第一步。

(2)明確題目範圍

題目的範圍是指在寫人或記事時不要超過題目的限製,作文所選取的材料必須在題目許可的範圍以內。還以《暑假中一件有意義的事》為例。這個題目要求記敘一件事,但這件事不是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的,它有一定時間範圍,即必須是發生在暑假中的,而不是發生在其他時間裏的。

(3)明確題目重點

題目的重點是指題目著重強調的特點。在《暑假中一件有意義的事》這個題目中,題目的重點是“有意義的”這幾個字。也就是說,在作文的具體寫作過程中,必須緊扣“有意義”這個重點。在選擇材料時,一定要選擇有意義的材料,否則就違背了題目的要求。

(4)明確作文體裁

審題的最後一步是要弄清題目要求用什麼體裁來寫。是要求寫一首詩呢,要求寫一篇講道理的議論文呢,還是要求寫一篇記敘文。對於孩子來說,記敘文是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一種體裁。

3.培養孩子豐富的聯想能力

聯想是一種形象思維的能力,它是指通過對一個人或一件事的觀察或認識而產生出與該觀察、認識對象有關的一係列的想像。如看到一個日本人,馬上聯想到日本鬼子戴著鋼盔、端著刺刀屠殺中國老百姓的野蠻情景。前些日子影星趙薇穿著日本軍旗裝亮相在雜誌封麵上,遭到全國人譴責的原因,正是源於上述這種慘痛的聯想。

又如當老師要帶同學們到鳥島上去觀察鳥類的生活時,有的同學馬上聯想到在暴風雨中翱翔的海燕,各種飛翔在海麵上的海鷗,以及它們在海麵上捕魚爭食、驚叫等情景。這就是人的聯想能力。培養孩子的聯想能力,對孩子寫好作文是大有幫助的。因為,當你聯想能力十分豐富時,寫起作文來,便會文思泉湧,下筆成章。

所以,在聯想能力的培養上,我們應該告訴孩子要展開想像的翅膀,不能就事論事。同樣的命題作文,聯想力豐富的孩子與聯想力差的孩子寫出來會有天壤之別。一篇文章的好壞,想像力的發揮占有很重要的成分。比如:一位小同學在二年級的一篇看圖寫話中,對屋簷下住著一窩燕子,其中一隻從窩裏掉下來的這個畫麵進行了想像,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燕子有人的感情的對話,使這窩燕子的命運充滿了悲歡離合的曲折。文中有這麼幾段描寫:

小燕子扇動著翅膀,好像在說:“快救救我呀!”一隻小花貓走過來,看見了小燕子,它想:“這隻小燕子可以讓我美餐一頓了”。想著,它就撲了過去。麗麗捧著小燕子交給了爸爸,爸爸把它送回了燕窩裏,小燕子又回到爸爸媽媽的身邊。隻見它張著嘴,唧唧喳喳地叫著,好像在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

這個學生正是由於充分發揮了想像力,所以才把短文寫得那麼生動、感人。

孩子的聯想能力是可以通過引導和訓練而不斷加強的。比如我們將一條小魚放回到河裏去,父母可以問孩子:“小魚會遊到什麼地方去?”“小魚遊回家如果它的爸爸媽媽不在家它會怎麼辦?”“小魚如果遇到壞人怎麼辦?”,等等,從而激發孩子產生聯想。同樣,家長也可以通過講一個沒有結尾的故事,然後讓孩子自己來把故事完成。這也是訓練他們聯想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4.幫助孩子積累作文素材

我國有句俗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意思是說沒有米,再巧的媳婦也做不出飯來。可見材料的重要。作文也是如此,手中積累了大量的素材,才能有東西可寫。對孩子來說,作文的材料來自於豐富多彩的生活,他們的眼睛好比一架錄像機,把見到的事情一一錄下來,經過思考、分析,記在心裏,這就是寫作的基本素材。著名作家吳伯簫曾說過:

“大地風物,社會生活,是無限豐富,絢麗多彩的。說,說不完,寫,寫不盡,的確是創作的源泉。作者隻要向生活洶湧的大海汲取一點一滴一枝一葉(印象鮮明的景物形象),都可以做有意義的記載、說明、讚頌或謳歌。”

因此,家長不妨從平時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抓住孩子對一些事物的興趣,慢慢引導,幫助孩子積累寫作素材。

(1)教育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隨時積累直接材料社會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按道理講不愁沒有寫作的材料,可事實並不如此,一到作文課上,就有不少同學反映沒東西可寫。這是什麼緣故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作出多方麵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