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設作文亮點

名師講壇

作者:祿彥海

文章要想脫穎而出,就需巧設亮點。

一、一輪明月照乾坤——標題亮

“題好一半文”。標題是文章的眼睛,題擬得好,不僅可以突出主題,畫龍點睛,化平淡為神奇,而且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因此,無論是話題作文,還是材料作文,在擬題時,一定要在“新”字上做文章,擬一個新穎、亮麗的好標題。如“我與真善美詩意棲居”“讓職責之花開滿心田”等。這是因為標題最能體現我們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也是判定符合題意的第一關。

二、聽唱新翻楊柳枝——立意深

“意猶帥也。”這個“意”立得如何,決定著文章的質量。文章立意不但要正確,新穎,更要深刻,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言他人之所未言。如文章《陰晴人生》結尾明旨:

光明與陰影本是人生的兩麵,唯有正視它們並把握好它們的平衡,我們才能發現生命之美,構建美麗的人生。

這段文字立意高遠深刻,新穎別致,具有哲理。

三、且將新火試新茶——選材新

著名畫家齊白石有句名言:“畫人所不畫,不畫人所畫。”作文也如此。選材時,我們要千淘萬漉,沙中淘金,找最好的米下鍋,要挑選符合主題需要又新穎的材料。新穎的材料應是具有新時代氣息的鮮活的材料,應是別人不常用的陌生的材料,這樣,就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文章《職責——永不凋零的花朵》,選取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朱邦月的模範事跡作為寫作素材,詮釋了“職責”的內涵。材料鮮活,事跡感人,增添了文章的亮點。

另外,我們可以變換角度,巧用舊材,使“舊樹開新花”,讓舊材換新顏。我們還可以選用自己生活中閃光的典型的材料。因為每個人的生活各不相同,這個性化的素材就是新穎的材料。因此,我們要關注生活,用心思考生活;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重素材積累,避免選材“撞車”。

四、一架薔薇滿院香——構思巧

“文似看山不喜平”,再好的題材,若沒有美的形式來表現,讀起來也會索然無味。因此,文章要引人入勝,就要構思巧,結構新。文體不同,構思方式也會不同。不管何種文體,構思一定要出新;隻有出新,才是作文製勝的法寶。如作文《晨讀陶潛》,作者將陶淵明的詩《歸園田居》這一題目拆開作為文章的小標題,每一個字是一個小標題,四個片段描述了陶淵明半生的經曆,又緊扣了文題,真可謂是獨具匠心。

構思巧,除了整體文章的謀篇布局外,更要精心打造“鳳頭”和“豹尾”,讓人耳目一新。開篇要巧飾鳳頭,不含蓄不繞彎子,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巧妙點題,做到“明”“簡”“美”;結尾要呼應開頭,卒章顯誌,點題有方,如豹尾,響亮有力。

五、錦詞繡句顯魅力——語言美

孔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作文若語言不出新,毫無文采,是不會得高分的。出彩的語言,讀者會如飲美酒,令人陶醉。語言新,即或是語言有文采,或是個性化的鮮活語言,或是樸素的文字蘊含著耐人尋味的哲理。如作文《光榮的荊棘路》,全文語言清新,富有詩意,以文章最後一段為例:

曆史拍著它強大的翅膀飛過那麼多世紀。這是一條光榮的荊棘路,我隻願隨曆史的洪流一路奔跑。時代推我前進,我為時代領航。

這段文字語言清新自然,耐人尋味,富有哲理,意蘊豐富,富有詩意。

語言出彩的技巧很多,如借用文言,巧用成語,巧用修辭,巧用疊詞,巧用形容詞,巧用動詞,巧用整句與散句等;還可以引用化用詩文名句、歌詞及格言警句等。隻要多讀多練,你的作文的語言定會出彩。但我們需要切記:文章有文采固然重要,但這裏要以內容充實、思想深刻為基礎,要華而有實,萬不可一味追求語言的文采,卻沒有實在的內容。

六、總把新桃換舊符——文體明

文體不限給了我們很大的創作空間,打破了原來隻準寫記敘文或議論文的束縛。因此,不少學生寫出了微型小說、戲劇、散文,有的還巧用應用文。筆者認為,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你確有特長,對寫某種文體最為拿手,最擅長,可大膽一試,也許會“試”出一片新天地。不論寫什麼文體,文體都要規範。

“文章隨世運,無日不趨新。”一篇文章,如果能以亮麗的標題,深刻的立意,鮮活的材料,新穎的結構,醉人的語言來精心打造,展現自我風采,凸顯個性,就能脫穎而出,贏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