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孕前要了解的優生基礎知識
優生的意義
生兒育女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們為社會應做的貢獻。我們培育兒女,必須為社會造就棟梁之材,推動社會不斷發展前進和文明進步。因此,我們必須講究生育的優質性,做到優生、優育、優教。
優生就是生個聰明、健康的孩子,給社會造就優質的人力資源,防止先天性畸形和遺傳性疾病的孩子出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采取下列措施:禁止近親結婚;有遺傳性疾病者不宜結婚;有遺傳家族史者應進行遺傳谘詢;進行婚前檢查。一旦懷孕後,要避免接觸影響胎兒的不利因素(如工業毒物、有害氣體、放射線、亂服藥物等);還要注意加強產前保健;孕婦要注意孕期衛生和營養,定期做好產前檢查,堅持產前常規檢查,必要時做一些特殊檢查,進行胎兒監護,早期發現先天性畸形兒,防止畸形兒的出生。
孩子要做到體格發育正常、健康、活潑,必須采取一係列優育措施:堅持母乳喂養,保證嬰兒營養素攝入,注意輔食的添加,合理地喂養;定期對嬰兒進行體格檢查(包括身長、體重等各項指標);進行計劃免疫(包括結核、百日咳、破傷風、白喉、骨髓炎、麻疹等)以預防傳染病;還要防止嬰兒期貧血、佝僂病、營養不良的發生。
為了嬰兒的體格健壯、聰明伶俐,早在胎兒期就應該進行教育,這稱為“胎教”。
出生後要觀察嬰兒的神經發育(包括大腦運動、精細運動、社會適應能力和語言等的發育)是否正常,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良好個性和加強道德品質的教育,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優生、優育、優教是每一個家長和全社會應關心的事情,做好三優工作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的接班人,是我們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什麼是優生學
優生學是使用遺傳學的原理和方法,以改善人類的遺傳素質,防止出生缺陷,提高人口質量的科學。簡單地說,優生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後代具有好的體質及優良的遺傳素質。
優生學的主要任務有兩個方麵:一是增進有關人類不同特征的遺傳本質的知識,判定這些特征的優劣並決定取舍,即在人類遺傳學的基礎上,闡明人類某些特征的基因控製及其遺傳方式,然後從醫學、遺傳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對其在未來社會中的優劣或對人類進化的利弊作出判斷;二是提出改進後代遺傳素質的措施,即在第一個任務的基礎上,製定增減某種基因表現頻率的方案。遺傳谘詢、產前診斷和選擇性流產是完成上述任務的三個主要手段。
優生學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①前科學階段:從遠古到1880年。
②半科學階段:從1881~1940年。1883年英國科學家F·高爾頓首次使用他所合成的一個新詞“優生學”,這是優生學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出現的公認標誌,但在當時又受到種族主義謬論的影響,使得優生學中摻入了偽科學的成分。
③科學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一直持續到現在。
現代優生學的範圍正在逐步擴大,已不限於隻在遺傳學上考慮下一代的生物素質,而且還要防止各種非遺傳性的先天性疾病、分娩過程中的損傷以及新生兒疾病,以保證下一代的人口素質。因此,優生學的學科基礎十分廣泛,需要從分子遺傳學、人類遺傳學、醫學遺傳學、行為遺傳學、胚胎學、畸形學、婦產科學、圍生醫學、兒科學、社會學、倫理學、人口學、教育學、流行病學、環境科學和法學等多方麵進行協作研究。
1960年,美國遺傳學家斯特恩,將優生學分為正優生學和負優生學兩大類。正優生學研究如何增加或促進體力和智力上的有利基因的優秀個體的繁衍,從而提高人群中良好基因的頻率,希望人類社會由更多的優秀個體組成,又稱演進性優生學或積極優生學。其方法如人工授精、設立精子庫、人體胚胎移植、試管嬰兒、人類單性繁殖、基因重組。負優生學是預防有嚴重遺傳病和先天性疾病的個體的出生,從而降低人群中不良基因的頻率,又稱預防性優生學或消極優生學。其主要采取一些預防性措施,如婚前檢查、避免近親結婚、理想的婚姻和生育年齡、最佳受孕時機、優生谘詢、孕期保健、產前診斷、選擇性流產及優生立法等。
認識優境學
優境學提倡通過改善人類的環境來發揮人類的生物潛力,使人類的身心發展到更完美的境地,提高人類素質,具體的是指改變環境條件,以化學的、營養學的、外科學的以及其他多種手段,控製表現型的形成,改善個體的生長發育,直到補償或挽救某些遺傳上的缺陷,比如在人的胚胎時期或出生後半年至1年內,通過加強母親或新生兒的營養,有可能使胎兒的腦細胞增殖比常人多一些,從而在不改變基因型的情況下,使後代的智力發育獲得有力的物質基礎。優境學其實是優生學範圍內的不同側重。
決定優生的相關因素
人的智力、體質既有先天性因素,又有後天養育因素的影響,先天因素主要是遺傳影響,後天養育因素應包括胎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受到的各種外界影響,歸納起來與優生有關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