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選擇赴死不偷生
老首長講出這段話,讓趙筱軍的心情一下子凝重起來。
老首長講述那段刻骨銘心的戰鬥往事:
那是1933年底,國民黨反動派糾集了100萬大軍和200架飛機對我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蔣介石的戰略方針一改前幾次“圍剿”常犯的急躁冒進錯誤,強調穩紮穩打、層層推進。這一戰術的核心就是逼迫我紅軍進行拚資源、拚消耗、比人力的持久戰。壓縮我紅軍作戰區域,限製紅軍活動空間,迫使紅軍進行正麵的主力決戰。我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過程中犯了“左”傾錯誤路線,加上蘇區物質、人力、政治資源的短缺與破壞則是在這場持久消耗戰中遇到難以逾越的陷阱。在這種情況下,我紅軍被迫進行戰略大轉移,在轉移過程中,前有堵截,後有追兵。
當時,我擔任團政委、劉書記的父親擔任團長,我們兩個是搭檔。我團在一次牽製敵軍主力,掩護中央主力突圍過程中,全體指戰員英勇頑強,衝鋒陷陣,雙方打得如火如荼,阻擊了敵人十八個小時,最終敵眾我寡,全團戰士一個一個地在自己身邊倒下,這都是十七、八歲年輕鮮活的生命。擔任掩護任務快要結束時,在撤離戰鬥中,我和劉團長打散了,我身邊就剩下二十幾個兵,劉團長身邊也隻有十幾個兵。可是,就在這緊要關頭,劉書記的母親由於在撤離過程中受到勞累奔波,懷孕要早產,在這種特殊環境下,她就在路邊產下了一個兒子,為了護送這個新生兒,又有六名紅軍戰士犧牲。當時劉書記也隻有5歲,隨著大部隊統一轉移了,可剛產下的嬰兒在轉移中沒辦法帶上,劉書記的母親忍痛割愛把新生的嬰兒寄養在一個老鄉家,並給嬰兒取了一個乳名叫盼盼,意思就是盼望革命早日取得勝利!
這個老鄉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小的女兒1歲多還沒有斷奶,盼盼是吃著人家的奶水長大的。
在這個時候,國民黨追兵發現了紅軍剛剛產下了一名嬰兒,追到了村上一家一戶搜查,由於叛徒告密,追兵把這個老鄉全家抓起來了。這個老鄉為了紅軍嬰兒的安全,安排自己的老婆抱著盼盼連夜轉移到親戚家裏,國民黨反動派沒有找到嬰兒的情況下,氣急敗壞,滅絕人性,殘忍地將這個老鄉和三個孩子殺害了,連1歲多的孩子也沒有放過,四條人命,這是一筆血淋淋的債呀…
這個老鄉為了保護紅軍的種子,寧死也沒有說出嬰兒的下落,他就是寧願犧牲自己,犧牲全家,也沒有吐出一個字,這是什麼精神?啊!這是什麼精神?你能說說嗎?這,就是人間大愛!!!
老鄉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不懂政治,沒有文化,但他懂得最基本的一個道理,就是紅軍是好人,好人的後代要責無旁貸地去保護,不能對不起好人,如果把好人的孩子供出去,來保護自己的孩子,他做不到。
人的生命隻有一次,若有來生,我願意追隨這位老鄉,他的精神財富是:在生與死的麵前,他帶著孩子們選擇了赴死,而不苟且偷生,懂得擇絕!
老鄉呀,你聽得到我說話嗎?我能拿什麼奉獻給你呢?我最至親至愛的人。
後來,這位老鄉的老婆看到自己的親人全部倒下,忍受巨大悲痛,30歲開始守寡到現在,把紅軍的後代盼盼拉扯大,她的精神財富又是什麼呢,我看,她也是懂得擇絕!她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尊重!
這是一個鮮活的故事,這是一個驚天地、動鬼神的故事,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
說到這裏,老首長的淚花很明顯地撒出來了,趙筱軍更是淚流滿麵。
怪不得,剛才老首長在一處民房停留了起來,原來他是聯想起了這個老鄉家的房子,因為這處房子跟這個老鄉家的房屋一模一樣。
怪不得,有一次,自己談到,母親從小把自己拉扯大,這是偉大的母愛。劉書記問自己,男人的愛就不偉大嗎?是呀,男人的愛是大愛,是人間大愛。原來,在劉書記心裏,早就懂得父親的大愛。
趙筱軍也懂了。
趙筱軍在心裏默默地念叨著,老首長,這位老鄉在天有靈,一定會保佑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你就把淚水收住吧。
實際上,趙筱軍自己的淚水還在流著。
從接觸老首長這幾天,趙筱軍可以說是受益一輩子,這種現實版的教科書,從書本上是找不到的。
趙筱軍很自然地想起了西點村羅書記生命的一推,把生的希望留給羅大嬸,自己卻永遠倒下了,這也是一份人間大愛。
在回夷州的路上,老首長對趙筱軍說:“筱軍呀,這幾天辛苦你了,我們明天要返回北京,下次有來北京,一定來要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