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六年級:陪孩子度過迷茫不安的青春期(5)(1 / 3)

尊重、共鳴、真心,讓孩子明白你的愛

觀察: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影響孩子的青春期有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環境和青春期有著密切的關係。越是與家人關係密切的孩子,青春期的生活就越順利;相反,父母越是無法很好地表達愛意、很少與孩子共處,孩子就越具有攻擊性且愈演愈烈。所以,孩子的青春期與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密切相關。

因此,我們應該認真  觀察:家中的氣氛如何、孩子是如何看待父母的。

可以在全家圍坐在一起時,聊聊對彼此的看法。父母借此可以了解到孩子的想法。

為了讓孩子能夠及時將自己的心情告訴父母,平時請多多和他交談吧。

隻有家人間的依戀程度高,孩子才不會在青春期經曆太多混亂與挫折。

行動:尊重、共鳴、真心——與孩子有效溝通的三大原則

如果想與孩子好好交談,就一定要記住三點原則,即“尊重”、“共鳴”、“真心”。首先要無條件地尊重孩子。拋掉私心,完全包容孩子。其次,要對孩子的話語和想法表示共鳴。“啊,你原來是這樣想的。”“那個時候,你的心情一定很糟糕!”用這樣一些簡單的話來回應孩子的心情。

最後,要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的真心。如果孩子比較關注外表,就告訴他:“在爸爸媽媽看來,你是最漂亮的。長得漂亮雖然很不錯,但心地善良才是真正的美。”請這樣表達父母的想法和希望。不要隻是說:“你成天隻注重外表,什麼時候才想著學習呢!”對待這個時期的孩子,隻要認真遵守這三點原則,就可以很好地進行交談。而且,孩子也會體會到父母的愛。

隨著孩子步入青春期,許多家庭的孩子與爸爸就開始完全不溝通了。爸爸應該盡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應盡的職責。對男孩子來說,爸爸是最好的效仿對象。兒子總是模仿著爸爸的語音、行為,甚至是表情;而女孩子則以爸爸為標準來理解男性,在選擇配偶的時候也大多會受到爸爸的影響。因此,爸爸不要認為自己隻是在孩子身後默默支持,請積極地參與到家庭教育中吧。

享受:珍惜生活中每一次交流的機會

用行動和肢體語言來表達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愛吧。為了讓孩子感受到這份愛,一起做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吧。這並不需要什麼宏偉的計劃。在結束一天的安排後,所有家人站成一排,歡迎下班回家的爸爸;無論什麼時間,隻要聽到有家人叫自己,就用歡快的聲音回答;經常玩背人的遊戲;手拉著手去購物;開心地一起做飯……珍惜生活中每一次交流的機會,僅僅這樣,就能夠讓孩子的心靈安定下來。如果父母和孩子都能夠感受到彼此深深的愛意,生活就會變得平和、幸福。此時的家庭如同天堂一般,孩子也會深深地樂在其中。

該如何對待青春期的孩子呢?

問題:上六年級的孩子非常叛逆。孩子的衣服上好像有煙味兒,他總是喜歡和朋友在一起。與他交談的時候,一句話也不肯認輸,總是頂嘴。我總是覺得誰都會經曆青春期,總會過去的,可是我家孩子太過分了。

回答:他對媽媽很凶的理由是因為無名之火。這個時期的孩子總是會沒有任何理由地傷心和委屈。他隻能向最親近、最貼心的媽媽釋放這種情緒。

當孩子發脾氣時,如果父母也同樣氣勢洶洶的話,這種現象不會好轉。

請冷靜地、理性地說服他。與孩子交談時,成年人往往會先激動起來,這可絕對不行。“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你跟誰頂嘴呢!”如果這樣激動,這對原本就很敏感的孩子無異於火上澆油。越是這種時候,媽媽就越要溫柔地對待孩子,問問他心中的想法:“兒子,有什麼讓你不開心的嗎?”也可以詢問他的意見,看看孩子希望父母怎樣對待他。就算孩子激動,父母也要按兵不動,最終孩子的態度也會軟化下來。

衣服上有煙味的話,就應該坦率地問清原因。許多媽媽聽風就是雨,對沒有確定的事妄加揣測、心生恐懼。這樣的話,一點兒小事都可以演變為很嚴重的問題。了解情況之後,可能根本就算不上什麼事。可能是與朋友一起去網吧,才染了煙味兒。當覺得奇怪、有所懷疑時,請直接詢問並予以解決。

隻有這樣,雙方之間才不會有隔閡。

為了讓孩子在明白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後表示感謝,父母更應該以身作則。撫養孩子雖不是為了有所回報,但為了孩子無私地付出了那麼多,如果連句謝謝都沒有,難道不會覺得很委屈嗎?

媽媽為了孩子洗衣、做飯、交學費……如果孩子惡狠狠地對待無私地把一切都給了自己的父母,既會深深地傷害父母的情感,又不符合道德規範。

請告誡孩子:“媽媽喂你吃飯、哄你睡覺、照顧你,並不是希望得到這種待遇,你應該立刻糾正你的行為。”

父母與子女之間也會時常發生誤會或產生不快。當孩子無緣無故地發脾氣時,請媽媽冷靜地詢問他:“是媽媽做錯了什麼嗎?”那麼,孩子也會驚訝媽媽的轉變。如果孩子回答“不是的”,那麼就請追問他:“那麼,你什麼要這麼對待媽媽呢?”這樣直截了當地表達媽媽的想法,讓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那麼,孩子的氣也會稍稍消一些。如果隻是予以理解,不再追究,以“好孩子,我知道了,是媽媽錯了”這些話來回應的話,孩子隻會變本加厲。

媽媽學校:父母在孩子麵前說話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