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3)

為家有小學生的媽媽們特別準備

【第一講】 讓孩子和媽媽都感受到幸福孩子一進入小學,母親就會變得更緊張、更忙碌。不知何時,仿佛還在自己懷抱中依偎的孩子突然間就長大了。也許會感到一種滿足,抑或有那麼一刻還湧起一種初為學生家長的興奮和自豪。同時,還會為孩子能否適應陌生的學校生活而擔心,為孩子能否正常進入學習狀態而焦慮。每天的生活就像是在被人追趕著一般惴惴不安。

“作業都做完了嗎?”“ 明天要帶的東西準備好了嗎?”“ 裝好書包了嗎?”

“該準備上學了!”

每天數十次地追趕在孩子身後督促著他們,又要照顧丈夫、操心家務,常常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如此忙碌,做母親的不感到累才怪。

但母親們的勞累隻是事情的一方麵。另一方麵,與此同時,孩子也會像母親一樣,感到艱辛和疲憊。讓我們試想一下:那些正在上學的孩子,他們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呢?從邁入教室的那一刻開始,不管身體多麼疲憊,他們都必須保持正確的坐姿;隻有課間休息時,他們才能與夥伴們玩一會兒,上課鈴一響,就又得馬上回去上課;上課時,他們一點兒都不能溜號。可是,孩子並不是對所有的課程都感興趣,但再難、再厭煩,他們也不能不學。如果學校提供夥食的話,即使有自己不愛吃的食物,孩子們也要半粒不剩地在規定時間內吃完。有時候,他們還要與那些野蠻、尖酸刻薄或愛挑撥離間的孩子好好相處。

不僅如此,他們整日在學校裏埋頭苦學,放學後還要做作業、上輔導班。

還有很多孩子因為怕挨父母的訓斥,即使在學校裏有什麼疑問或苦惱,也不能盡情訴說,隻能默默承受。這樣一來,孩子也會像母親一樣感到疲憊。

自開辦“媽媽學校”以來,我遇到過很多由於孩子的問題而感到疲憊的母親。她們似乎因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順利解決問題而傷心不已、自歎力不從心。我真的很著急:無論再怎樣艱難,培養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稍縱即逝,母親怎能輕易言敗!孩子們正在作著離開母親懷抱的準備,日益茁壯地成長。

這段珍貴的時期——孩子們成長的寶貴瞬間——如果隻是因為眼前幾個小小的擔憂和對遙遠未來的不安而白白錯過,將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啊!

我也是一個母親,也有過繁忙、辛苦的時候。但是,我在撫養兩個孩子的同時,一直堅守著一個原則——無論發生任何事,我都會笑著麵對孩子。

隻有母親開心了,孩子們才會開心。看著孩子們的笑容,我也會變得非常幸福。因此,我下定決心:即使是為了我自己,我也要成為一個讓孩子們歡笑的母親。

每天清晨,我帶著笑臉呼喚孩子起床。就算孩子在偷懶和磨蹭,我也笑著想盡辦法叫醒他們。孩子回家或外出時,我也總是笑著迎送。總之,我竭盡全力。

讓孩子歡笑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天真地玩耍。當然,無論玩多久,孩子都會樂此不疲。但是,讓他們認真學習,難道不是老師的責任嗎?這並非母親的工作吧!所以,如果孩子回到家,我會問他們:“今天開心嗎?”我並不是宿舍管理員,也不是教師。我不會像他們一樣問孩子:“今天學了什麼?有什麼疑問?”而且,無論是去操場、遊樂園還是公園,我都讓孩子愉快地跑跳、玩耍。我會讓整日在學校盡力遵守學生守則的孩子在家中舒服、愉快地放鬆。

我非常認真,盡我所能、努力地讓孩子歡笑。終於,我所做的產生了令人驚訝的效果:不僅僅是孩子,我自己也快樂了起來——我非常非常幸福。

“啊,這就是生活!”

與孩子一起歡笑,完全享受當下寶貴的時光,這並不像想象的那樣困難。

不必放棄金錢、學識,也不必放棄母親自己的人生,隻要下定決心,無論誰都可以做得到。

母親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孩子的幸福,那麼讓孩子在學校因學習新知識而開心、回到家因和朋友們玩耍而快樂吧。在讓孩子盡情玩耍時,偶爾也可以問問孩子:“想不想和媽媽一起玩呢?”如果孩子說有想去玩的地方,就牽著孩子的手一起去吧。

此時,不要隻是帶著自己的孩子,也一並帶上鄰居的孩子們吧——因媽媽隻偏愛哥哥姐姐而被忽視的鄰居家的小兒子,或是萬事都不順心的鄰居的兒子、女兒。帶上這些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出行吧。許多同齡孩子聚在一起時,孩子們會變得更活潑。當然,母親可能會多花些心思,也許還會多花些錢。但是,可以與孩子們不分親疏地一起開心度過那些時光,讓人覺得非常值得!至今回想起來,我仍認為真的應該多多出遊,那些日子我無比幸福。

“媽媽,我真的在非常快樂、幸福地成長。試問,這世上還有誰能像我們一樣在玩耍中成長呢?沒有那些無聊、厭煩的日子,就連學習都變得很有趣。”

隻不過是讓孩子們盡情玩耍、開心而已,但孩子們卻在其中學會了得到幸福的方法。明白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道理後,也懂得了如何去關愛和謙讓他人,懂得了“讓他人發光,最終會使自己更加耀眼”的事實,從而又提高了領導才能。比起那些急於解開題目、急於在考試中得到更高分數的孩子們,由於熟悉了“享受生活的方法”,這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優於其他孩子的品性。

小學階段,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積極地觀察世界,並從中尋找讓自己變得幸福的方法。甚至可以說,這是生命的力量之源。伏坐案前學習是無法產生這種力量的,隻有真正開懷嬉戲才會有這種力量。

因此,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遊戲並不隻是單純的興趣。孩子通過遊戲可以探索新鮮事物、萌生好奇心、感受幸福、陶冶情操,還可以與朋友們友愛相處、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孩子們一邊玩耍一邊累積人生經驗,漸漸地深入了解自身——領悟到自己最喜歡什麼、做得最好的又是什麼;還可以關注他人、觀察對方的優缺點並學習適者生存的方法。

總有一天,孩子會離開母親的懷抱。無論母親怎樣挽留,孩子也會在不久的將來步入社會,過自己的生活,成為獨立的個體。所以,不要將孩子局限在狹窄的天地裏,不要讓他們隻會順從母親的意願。人們都說,在魚缸中成長到5 厘米的魚,若是放到池塘中可長到25 厘米,若是放到江中可長至約米。眼界越開闊、經曆越多的孩子,越能成為擁有博大胸襟的人。媽媽們,不要隻想著自己活得精彩,也不要總是戰戰兢兢地怕落後於他人,和孩子一起尋找可以讓所有人變得幸福的方法吧。

請再想一想:什麼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想應該是幸福。那麼,母親的目標就是孩子的幸福,並為此不懈地努力。讓孩子每天都感到幸福、每天清晨都在興奮中睜開雙眼吧!讓孩子不必擔心老師的責備和沉重的學業負擔,愉快度過學校生活吧!讓孩子熱愛鞏固人生基石的小學時光、熱愛自身,並積極迎向未知的人生吧!

【第二講】 悠然自得的育兒狀態這是我的小兒子在小學一年級時發生的事。我們一家曾在荷蘭暫居一段時間,後來搬回韓國。因為需要重新適應韓國學校,曾在外國上過小學的兒子感到十分痛苦。上學的第一天,孩子拒絕去上學。我生氣地想:“鄰居家的孩子和姐姐也很開心地去上學,你怎麼就不行呢?”但又轉念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了一下。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我不是早就領悟到生氣並不會改變什麼嗎?生氣隻會傷害彼此的心,並不會有任何益處。

我想:“啊,這孩子與他的姐姐或鄰居家的孩子不太一樣啊!是個智力發展遲緩的孩子,並且很害怕嚐試新鮮事物。”甚至,我還有了這樣一些想法:

“自己的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不生氣並陪在他身邊才是真正的媽媽吧。而且,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偶爾會撒嬌說不想去上學啊。若是想避開這些紛擾,又何必選擇做媽媽呢?”

暗自琢磨了這些後,我不僅平複了心情,甚至開始微笑。我分娩之前與孩子有過約定——隻祈盼他是個手腳齊全、健健康康的孩子——既然他已經滿足了我的要求,那麼我就不再強求什麼了。於是,我試著引導孩子:“去學校看看吧,別的孩子都去了,說不定學校裏會有什麼樂趣呢?我們就隻去天,媽媽陪你去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