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陽光太過燦爛,陽光透過玻璃窗照進魏旭陽的辦公室,書桌上的光線也有些強了,魏旭陽卻沒注意到這些,助手走進他的辦公室,幫他輕輕地拉上窗簾,辦公室的光線頓時柔和下來,魏旭陽抬起頭跟助手道了聲謝,繼續低頭整理他的文件。已經放了暑假,他有更多的時間呆在工作室了,比起上課,他更傾心於做些研究工作。
他正在整理一份案例分析報告,這是一個剛結束沒多久的谘詢案例,谘詢的對象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姑娘,孩子小小年紀便有了抑鬱地傾向,時常做一些怪異的行為,比如總覺得身上癢,在身上亂撓;啃自己的手指甲,十個手指甲啃得光禿禿的,指肚幾乎滲血……家人想盡辦法也阻止不了她的行為,急得沒辦法,後來被人介紹到魏旭陽這裏。
魏旭陽跟小姑娘和她的家人進行了深入細致地溝通之後才意識到小姑娘這種行為其實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缺乏愛的表現。通過跟小姑娘和她父母的談話,魏旭陽了解到小姑娘的父母長期不和睦,經常在家互相爭吵謾罵,而小姑娘的各種怪異行為也都發生在父母爭吵時或爭吵後,例如每次他們爭吵謾罵的時候小姑娘就情不自禁地啃指甲,父母一看到她啃指甲也無心再吵了。魏旭陽告訴小姑娘的父母,小姑娘的這種行為其實是在下意識地維護家庭的完整。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海靈格曾說過:“孩子是家庭的保護神。”當父母關係出現問題時,很多孩子會做出一些自我犧牲的事情,希望父母把注意力轉移到他身上,以拯救父母的關係。他說:“健康的家庭宛如平地,孩子會成長為挺拔的大樹,而有問題的家庭宛如懸崖,孩子為了保持家庭的平衡,會成長為奇形怪狀的樹。”這個啃食指甲的小姑娘的怪異行為就是在下意識地拯救父母的關係。魏旭陽建議她的父母改變夫妻相處的方式,不要動不動就吵架鬧離婚。結果他們夫妻停止爭吵之後,小姑娘果然不再啃指甲了。
很多事實證明,孩子生活在不和諧的家庭裏,會變得冷漠,內向膽小缺乏安全感。不知道為什麼,整理著案例,魏旭陽忽然想到了一個人——孟若畫。前一段時間在“WTY”遇到她,她說回老家接孩子,不知道孩子接來了沒?父母離異,父親又剛剛再婚,不知道這些遭遇對孩子產生了什麼樣的負麵影響?不知道為什麼,魏旭陽很想去看看那個孩子。
中午吃飯的時候魏旭陽沒讓助手給他點餐,他打算去“WTY”吃點算了。在“WTY”用過午餐出來,魏旭陽信步走向薇薇花坊。魏旭陽一心一意地走路,不到五分鍾他就走到薇薇花坊門口。他遠遠就聽見薇薇花坊傳出的說話聲,走到了花坊門口才聽出是若畫跟一個孩子在斷斷續續地爭論問題。魏旭陽推開門走了進去,看到孟若畫母子也剛剛吃過飯,桌子上的碗筷還沒有收拾。看到他進來,若畫母子結束爭論,若畫站起來跟他打招呼:“孟老師過來了,是要花嗎?”
“不需要,不需要,隻是從這兒路過,順便進來看看!”
“哦,這是我兒子。”孟若畫指著兒子對魏旭陽說:“兒子,跟孟叔叔問好!”
“魏叔叔好!”若畫的兒子站起來禮貌地跟魏旭陽問好。
“你好,帥小夥,我該怎麼稱呼你呢?”
“我叫楊晨曦,你叫我晨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