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父母真難!今天的孩子真累!”這是在中央電視台的專訪節目中,一位資深的教育專家由衷發出的強烈感慨。
確實如此。一方麵,我們常常聽到“很難”的家長們這樣的抱怨:為什麼孩子這麼不聽話?他們越來越難管。另一方麵,我們又常常聽到“很累”的孩子們這樣的心聲:為什麼父母這麼愛嘮叨?我們這麼不自由。反差如此強烈、矛盾如此突出的這兩種情緒與感受,已經在現實生活中造成了家長與孩子的衝突和對立,甚至在個別家庭中還發生了不應有的悲劇。以至於很多專家與學者把這場不聽話的孩子與讓孩子聽話的父母之間的較量,視之為“兩代人之間的戰爭”。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不聽話、不服管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不聽話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麵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究竟應該怎麼辦?很多家長為此陷入了困惑與煩惱中,他們渴望得到一個正確答案。回答這些問題並不簡單,也許下麵這個故事能讓我們得到某種啟示。
靠近北極的一片荒原,居住著一群狐狸,它們屬於一個“家族”。這年秋季,狐狸家庭又增添了新成員,三隻可愛的小家夥降臨世間。在極具母愛又極其負責的狐狸媽媽的精心照料下,三個健康結實的小狐狸熬過了漫長冰冷的冬季。春暖花開,漸漸長大的小狐狸終於第一次走出了黑暗冷濕的洞穴,第一次享受到春天的溫暖。
陽光下盡情嬉戲的三隻小狐狸,開始顯露出不同的個性和特點:老大固執而又安靜;老二溫順而又膽小;老三淘氣而又好動。最讓媽媽省心的是老大,他喜愛靜靜地凝望遠方,任何一個新發現都讓他無比興奮並執著地研究半天。最讓媽媽放心的是老二,他總是謹小慎微,爬出了洞口後從不離開媽媽的視線,稍有風吹草動,總是第一個迅速鑽回家。最讓媽媽操心的是老三,他總像有無窮的精力,不知疲倦地到處瘋跑,常常迷失在荒原的某一處,之後被焦急的狐狸媽媽銜回家。
終於有一天,狐狸媽媽開始無情地驅趕著已經長大的孩子,讓他們自己獨立生活。三隻小狐狸從此開始了真正的生存冒險。一個月過去了,曾經最讓媽媽省心的老大在一次冒險中被大海吞噬了,曾經最讓媽媽放心的老二總也抓不到獵物而被餓死,隻有那隻最讓媽媽操心的老三頑強地存活下來。幾年後,他成了冰雪荒原上真正的主人。
狐狸一家的經曆被拍成了電影,在世界各地放映時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中國也有很多人觀看了這部名為《狐狸的故事》的電影。然而,當人們尤其是家長們被其故事所感動、被其結局所震撼時,恰恰忽略了它給人類的借鑒,忘記了它對教育子女的啟示。於是,在如何讓孩子聽話的家教過程中,出現了兩種十分危險、後果可怕的極端傾向:要麼嚴加管教,不許孩子違背父母的意願亂說亂動;要麼徹底撒手,放任孩子任性地成長。
很顯然,這兩種傾向都是錯誤的。如果完全脫離科學的教育,放任孩子自由成長,勢必造成下一代人身心發育的紊亂;如果完全依照父母的意願管教孩子,勢必造成下一代人心智成長的近親繁殖,最終會導致人種的退化與社會的衰退。
教育科學研究證明:不聽話,是孩子發育中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種必然的生理現象。科學地認識孩子不聽話現象,父母們會發現,聽話的孩子未必就好,不聽話的孩子未必就不好。而造成孩子的不聽話行為,既有孩子自身的心理與生理原因,更有外界環境影響的客觀原因,而父母的教育意識與教育方式更是其中的關鍵因素。
如何幫助、引導不聽話的孩子?父母首先要真正了解孩子不聽話的原因,然後從理解與尊重孩子入手,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形式恰當的教育。
為了有效地幫助有關家長解決孩子不聽話問題,我們組織多年研究家庭教育問題的專家,在對大量案例跟蹤分析的基礎上,精心編寫了這本《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本書深刻分析了孩子不聽話現象的種種原因,精辟論述了教育孩子的科學理念,對孩子不聽話的多種表現進行了嚴肅而認真的透視,為父母正確地應對孩子不聽話行為,提出了各種實用而有效的對策與技巧,是專為廣大家長解除心病、為孩子送來歡樂的一本簡明、有益、方便、科學的家教讀物。希望它能對廣大家長教子成才有所幫助。
金戈博士
2005年8月1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