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給孩子們一些“錦囊妙計”(1 / 2)

目的

您的孩子膽子不大,自理能力較差,平時喜歡依賴父母。毫無疑問,這不是小問題。將來複雜的社會自然環境,最需要他們有獨立行事決斷的能力和信心。為了改變他們的這些缺點,仍然可以運用遊戲的方法,讓孩子認識到凡事要靠自己解決,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獨立工作的能力。

事例

暑假,侄兒旻旻住在我家,和凱凱兩個挺談得來,我豎起兩隻耳朵聽,他們議論的盡是什麼“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裝備、“F16戰鬥機”的造型、“太陽係的爆炸學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霍金的《時間簡史》、恐龍滅絕的原因……啊哈!作為五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知識不可謂不豐富了。

令人遺憾的是,他們的知識盡管似乎那麼豐富,但要他們做點實際的事情,卻個個畏縮不前,“吹牛”的氣概不知到哪裏去了。

譬如,倘若要他們到馬路對麵的超市裏買點雞蛋、乳腐,或者去集市買點小蔥、白菜什麼的,便麵有難色。如果要他們到較遠的地方去辦點什麼事,他們非得把一切都問得一清二楚才肯出門。如到哪裏坐幾路車、車站在哪一邊、要買多少錢車票、到什麼地方下來、有什麼標誌等等。

一天,他們提出要我帶他們去浦東的一位親戚家玩,那裏也有一個年紀相仿的小朋友,無非是三個人發瘋比兩個人發瘋更有勁罷了。

“可以去,”我說,“但是我沒有空陪你們,要去,自己去!”

“但是,我們不認識啊!”兒子哭喪著臉說。

“給你們地址還不行嗎?”我說。

“但是,我們不知道怎麼走啊!”兒子又說道。

“這樣吧,”我說,“你們不是知道《三國》、《水滸》裏麵做軍師的總是給出外執行任務的大將一些個‘錦囊妙計’嗎?到一定的時候,打開規定的‘錦囊妙計’,該怎麼辦,上麵全寫著呢!你們這次出去,我就給你們準備一些‘錦囊妙計’,有問題,打開一個‘錦囊妙計’看看,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聽我這樣一說,他們連連稱讚“好主意,好主意”!“有意思,有意思”!

其實我既非諸葛亮又不是吳用,怎麼知道他們此行會遇到什麼事情呢?

在“錦囊妙計”中,我除了寫上親戚家的確切地址,大概的乘車路線外,其他的“妙計”中盡是些調侃的和不關痛癢的話。

譬如,在“找不到輪渡碼頭怎麼辦?”的“錦囊妙計”中寫出的是“開口問人”。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怎麼辦?”的“錦囊妙計”中寫的是“撓撓”兩個字。

在他倆歡天喜地出發前,我把裝有“妙計”小紙片的一隻紙盒交給他們,囑咐道“一路上注意安全,有問題可按‘錦囊妙計’裏麵所指示的方式行動。不到不得已時,不許拆看‘妙計’。”

兩個小家夥聽罷,一一答應、敬禮、出發。

下麵摘錄一段凱凱的日記,記敘了這次遊戲的一些富有情趣的場景以及通過這次活動所得到的認識上的提高:

……

我們下了電車,急急忙忙找到了“電車終點站”,下麵怎麼辦?我們翻看了一條“錦囊妙計”,滿懷希望地急急打開。但是裏麵的內容卻少得令人失望,總共隻有三個字:“去碼頭”。

說得倒輕巧,就這三個字也能叫“錦囊妙計”?誰不知道要去碼頭,可怎麼個走法呢?

這時,旻旻找出了另一張“妙計”,上麵寫的是“緊急時看”。是的,不知道往哪裏走,該是比較“緊急”的時候吧?於是我打開了“妙計”,上麵寫的竟然是“開口問人”四個大字。

我們看後,感到好笑。廢話!我們早就想到開口問人了。

……

不出我所料,這張“到浦東看的”“錦囊妙計”中,畫著兩張地圖,一張是走大路乘車的路線,但圖旁標著一行字:“傻瓜一般走大路,因為費時又費錢。”另一張是一幅一點也不準的小路地圖。我想,大概爸爸自己也記不清這條路了,是“毛估估”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