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記憶(1 / 2)

我靜靜地坐在阪本城玄關的石階上,看著幾百米外的城下町。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町中來來往往。

作為明智光秀的兒子,在自己父親的領地上,審視著將來終會屬於自己的領民,有什麼不對嗎?

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十五年了,我已經差不多習慣自己這個身份了。

我是織田信長的家臣,明智光秀的長子,名字叫做明智小五郎(這個名字有點耳熟。。。。。。),上個月剛剛元服,從信長的名字中取一個“信”字,取名“信光”。

在今年,也就是天正三年(1575年)的春夏之交,戰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長筱之戰爆發。

因為事關各自的國運,織田,德川,武田三方誰也不敢怠慢,都把老本砸上去了。一直忙於鎮壓北近江國人眾的父親(不管喜不喜歡,我都得這麼叫他),也隻好領著3000人馬趕赴遠江。

戰事發展得跟曆史描述的別無二致,武田勝賴丟下數千赤備與一幹名將的屍體,拚死逃回了甲斐。

武田家雖然慘敗,曆史上也把這起時間算作是武田式微的開始,但實際上,因為長筱之戰出兵不多(不超過一萬五千人),所以武田領內的兵力儲備依舊豐富,想聚起一支四五萬的人馬並不困難。加上甲信群山環繞,兵馬難行。所以信長想一舉滅掉武田,並不是容易的事。

盡管曆史上吹噓的厲害,但實際上,此戰之後的織田家也好不到哪去。赤備及武田武士的殺傷力著實驚人,織德聯軍損失超過萬人,如果不是這回投入的兵力足夠的多,那麼崩潰的極有可能是自己。

不管怎麼講,慘勝也是勝利。“班師回朝”後,朝廷給予了信長及德川家康極高的褒獎。

家康在好基友。。。。。。哦不,好盟友信長的舉薦下,被授予了正五位下左近衛少將,並被任命為遠江守護。

當然,家康再怎麼功高至偉,也比不上信長啊,到底主角還是信長,家康的榮耀也不過是起烘托的作用。

但是對於朝廷的封賞,信長出乎意料的推辭了,轉而向天皇請求,給予自己家臣們更高一階的官位。

說是請求,但實際上天皇幾乎沒有思考就答應了。

當時獲得官位的有鬆井友閑(宮內卿法印)、武井夕庵(二位法印)、梁田廣正(右近大夫,另賜姓‘別喜’)、丹羽長秀(賜姓‘惟住’)、明智光秀(日向守,賜姓惟任)。

這還沒結束,不久後,信長又替另一批家臣申請了官位。分別是柴田勝家(修理亮)、羽柴秀吉(築前守)、塙直政(備中守另賜姓‘原田’)、村井貞勝(長門守)、瀧川一益(伊予守)。可以看出,在這段時間內,信長替家臣所申請的官職和姓,都有個共同點。那些惟任、惟住、原田、別喜等姓氏,全部都是九州島望族的家名,而日向守、築前守等官職也都是九州島諸國的守護職,備中守、長門守則是中國地區的諸國的守護。從上麵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信長的眼光已經望到了遙遠的九州島,而織田家的下一步,就是平定日本關西地區。

順道提一下,這次“大封官”,我也沾了點光。。。。。。不隻是我,前田利家的長子利長,細川藤孝的兒子忠興,瀧川一益的兒子一忠等等,後世曆史上不管有名的沒名的“官二代”,我算是一次性的全見到了。

這也多虧了信長,隻有他有這麼大的本事把我們這些小家夥聚集到一塊兒辦元服儀式。元服後,他又“不辭辛苦”地為我們向朝廷申請了官職。

朝廷的回複依舊很快,我被授予了正六位下帶刀先生一職。

這樣一來,我的正式名稱就是“源朝臣惟任帶刀先生信光”。

這裏多說一句,除了與朝廷打交道,一般情況下,“惟任”這個姓氏是不會使用的,“明智先生”才是民間對父親的稱呼,盡管惟任的家格要高出明智許多。

一陣從城中石階上傳來的腳步聲把我從回憶中拉回現實。

我急忙著了起來,站到玄關旁。

原來是父親在送客,而被送的則是岐阜織田信長的使者堀秀政。

“明智殿下您實在是太客氣了,在下一個區區侍大將,不值得您親自相送”與父親並排走著的秀政在出了玄關後,向父親行了一禮,“還請回吧,在下還要到別的城主老爺那裏去傳話,就不打擾您了。”

“小五郎,”秀政帶著幾個隨從離開後,父親叫上了站在一邊的我,“事情辦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