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守望教育:用愛看見兒童(1 / 3)

守望教育:用愛看見兒童

獨家策劃

作者:宋曉麗

剛與教育牽手的那段日子,我的理想是做兒童的造夢者,以最精湛的教藝,培養最優秀的學生。漸漸地,我發現,兒童有兒童的夢想,世界有世界的規則,我們要做的,不是為兒童描繪夢想,而是守望,在兒童通往夢想的路上,守護與陪伴。

不是每一次教育都能開花結果,不是每一種夢想都會得到強者的善待,不是每一個兒童都能被大人看見。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總有許多兒童被忽略,總有許多細節被忽視,總有許多日子被虛度。從教15年來,隨著自身的成長,我看到了很多,經曆了很多,教育理想也一點點地改變:我不去想自己要成為怎樣的名師,不去想世界將給我的期望以怎樣的應答,而是惦記著每一堂課、每一次作業、每一個兒童,那些值得關注的東西,我是否看見。

教育是一種心智與情感的守望。心懷對兒童的愛,我們才能看見每一個兒童;心懷對兒童的愛,我們才能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未來。對我來說,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義。因為愛,我們會教育自己,和兒童一起成長、改變。

15年,世界在變,而守望不變。

溫柔,讓小樹融入森林

喜歡翻看老照片,舊年的日子就像手中泛黃的線裝書,拿起,放下,都是生活的味道。這張照片上的孩子,咧著嘴,在樂嗬嗬地笑,他的頭發是一縷縷的,糾結得特別明顯,而酸酸的汗味穿越了歲月,依然那麼濃鬱、厚重。

好吧,我看到自己的鼻子情不自禁地微微一皺,又鬆弛開來。就是這個小家夥,他向我靠攏過來,哦不,那是依靠,讓我作為教師,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可以把夢想托得多高、推到多遠。

其實,那時我還是師範生,正經曆第一次實習。我沒辦法不注意到班上有一個孩子特別頑皮。可能因為孩子的過度任性足以磨滅所有的耐心,原班主任對這個小家夥似乎已經喪失了信心,把他歸入空氣、塵埃一類,上課時任他調皮。隻有在課堂秩序實在無法維持時,才習慣性地憤怒著,把他拎出、罰站,也懶得廢話,再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教育。應該是習以為常了,被罰站在眾多同學的麵前,這孩子沒有絲毫的羞恥感。事過多年,我記不清自己在內心描繪此情此景時有沒有用上一個“竟”字,可那種揮之不去的憤怒、悲涼和無力交雜的感覺,依然是那般蒼茫。

輪到我上數學課,珠算。也許是新鮮吧,他沒有弄出什麼動靜。在新授內容完成後,我讓學生在下麵進行撥珠練習。巡視中,我特地走到他旁邊,站定,看著他練。或許是因為我的關注,他顯得特別緊張,也特別認真,那黑乎乎的小手每撥一個珠子,似乎都要用上千鈞之力,小腦袋隨著撥珠的動作而上下起伏。不多一會兒,他已是滿頭大汗,時不時用手抹一下臉,每抹一下臉上都要留下一道汙痕。

看著他可愛的樣子,我心中再也沒有先前的厭憎、警惕和同情,而是湧起一股疼愛。我拿出自己的手帕,幫他擦臉,他有些呆滯地低著頭,任我抹擦。看到他的臉幹淨了,我收起手帕,把手輕輕地放在他小腦袋上,對他說:“慢慢練,你練得很好。”

孩子猛然抬起頭來,眼裏閃爍的不再是以往小野馬般桀驁不馴的光芒,而是一種有些受寵若驚,更多的是信賴和感激。我微笑著向他點了點頭,用手勢示意他繼續練習。

自從這一次短暫的交流後,每次我到教室,他都顯得特別認真,數學作業較以往有了很大的進步。雖然還是經常出現錯誤,但端端正正的字跡已經非常鮮明地表達了他的態度。

我沒想到,他還把這件小事寫進了作文,語言雖不如優等生那樣優美,語句也不是那麼流暢,但稚嫩的文字裏流淌出的真誠,還是讓我著實地感動了。我沒想到,就我這一點小小的溫柔,就我流露出的這一點點關愛,竟然會對一個孩子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在他小小的心裏激起如此大的波瀾、如此長久的震顫!

我想,這同樣也是很多老師已經模糊意識到卻尚未仔細思考過的。因為,我們有很多、很充分的理由: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全班幾十名學生,事務繁瑣複雜、千頭萬緒,種種勞心費神,讓我們無暇顧及太多,能趕著趟完成任務已經是幸福的追求。

現在想來,認識這個孩子,真是我的幸運。初涉教壇,這個孩子就讓我認識到,教師麵對的不是鋼筋水泥的建築,不是僵硬冷漠的機器,而是活生生的學生。這些擁有生命活力與張力的可愛的孩子,有著豐富的情感,幼小敏感的心靈充滿著對愛的渴望,如果教師用臉上的“冰霜”去籠罩一顆顆熱切期盼的心,必然會使學生從希望走向失落,產生畏懼或逆反的心理,給教學造成障礙,從而使需要情感交流的教育更是難以進行。

後來,我實習結束,這個孩子在大家微微驚異的眼神中走近我,請我與他合影。我聞到他頭發的酸味,也瞥見周圍老師、同學臉上漾起的微笑。我知道,昔日帶刺的灌木,已經開始融入森林。

蹲下,是別樣的風景

正式成為科任老師、班主任後,即使身處象牙塔中,我依然不斷見識到生活的殘酷。有一些孩子,並不如我想象的那樣,過著花朵的生活,而是小草般生長著。

小浩是剛剛轉來的,一臉倔強。這個家夥總喜歡折騰出動靜,不,是很大的“浪頭”。別人不小心碰了他的書本,他揪著人家的衣領就揍;老師上課正精彩,他會拿著自己製作的飛機之類,露出八顆大牙放肆地大叫大笑。如果有任課老師實在受不了他的種種言行,忍不住批評他幾句,他會咆哮著虐待桌子、凳子……

對這樣的孩子,怎麼辦?嗬斥與訓話顯然無效,聽之任之更可能會帶來可怕的後果。

我開始試著了解。原來,他來自一個特殊的家庭,父母早就離異,他從小生活在保姆家裏,由保姆一手帶大。保姆一看就是個善良的女人,但終究不是小浩的母親。小浩頑皮不聽話,保姆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流淚,等小浩一陣脾氣過後,再默默清理“戰場”。母親每年看望他的次數屈指可數,為了生計,太忙。父親已經組建新的家庭,根本無暇也無心顧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