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眼睛裏的世界
在過聖誕節時,一位母親領著5歲的兒子去百老彙大街。她認為小兒子一定會喜歡那裏的裝飾、玻璃窗、聖誕頌歌、洋娃娃和聖誕老人。
可是,一到那裏,不知為什麼,她的小兒子就開始輕聲地哭泣,小手拉緊了她的大衣。
“真掃興,你有什麼委屈的呢,聖誕老人是不接待啼哭的孩子的。”她責怪道。
“噢!也許是兒子的鞋帶沒係好。”在走廊裏,她靠近自己的小兒子,蹲下給他係鞋帶。這時,她無意中向上看了一眼。
這是第一次,她從一個5歲孩子的眼睛裏看到的周圍的世界!
沒有玩具、沒有手鐲、沒有禮物、沒有裝飾華麗的展覽,隻有一片混亂的、看不見頂的走廊……人的大腿、屁股、用力的腳,以及其他的龐大物體在亂推亂撞,看上去很可怕。
她立即把兒子領回了家,並發誓再也不把自己認為感興趣的事強加在兒子身上。
教子智慧
作為一個母親,如果沒有經曆過這種降級感覺,是不會了解孩子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妨把自己的心態落到與孩子一樣的水平線上。用孩子的眼光來看現實的世界,那麼你對孩子的很多令人費解的事,也許就會恍然大悟。
當我們做孩子時,我們常常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並且常常為此而痛苦。然而,當我們做了父母後,我們則開始試圖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孩子身上,並振振有辭地辯解,孩子不懂事,我得為他們負責。並像自己的父母當年對自己那樣,對著孩子抱怨:我都是為了你好。等你們長大了就知道了。
一個值得反思的“思維怪圈”。
2.海灘上沒有任何事發生
天氣越來越熱,而學校離海不遠,校長便把學生們帶到海邊去玩。
校長自己站在水深處,規定學生以他為界,隻準在水淺處玩。孩子們都樂瘋了,連極膽小的也下了水。終於,大家都玩得盡必了,紛紛上岸。這時,發生了一件事,把校長嚇得目瞪口呆。
原來,那些一、二年級的小女孩上岸後,覺得衣服濕了穿著不舒服,便當眾把衣褲脫了,開始擰起水來。光天化日之下,她們竟然造成了一小圈裸體營。
校長第一個衝動便是想衝上前去喝止。但好在憑著一個教育家的直覺,他等了幾秒鍾。這一等,太好了。他發現四下裏其實並沒有任何人在大驚小怪。高年級的同學也沒有投來異樣的眼光,傻傻的小男生更不知道他們的女同學不夠淑女,海灘上一片天真歡樂。小女孩做的事不曾騷擾任何人,她們很快擰幹了衣服,重新穿上,像船過水無痕一樣,什麼麻煩都沒有留下。
難以想象,如果當天校長一聲吼罵,會給那個快樂的海灘之旅帶來多麼愁慘尷尬的陰影。那些小女孩會永遠記得自己當眾丟了醜,而大孩子便學會了鄙視別人的“無行”,並為自己的“有行”而沾沾自喜。
有時,孩子們是不必拭擦塵埃的,因為他們是大地,塵埃對他們而言是無妨無礙的,他們不必急著學會為禮俗規範而羞慚,他們不必那麼快學會成人社會的瑣碎小節。
許多事,如果沒有那些神經質的家夥大叫一聲:“不得了啦!問題可嚴重啦!”原來也可以不成其為問題的。
教子智慧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純真的。他們是大地,塵埃對他們來說是無妨無礙的。
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不必過早地用禮俗規範去約束他們,因為他們的天真已融入了這個世界。因為他們的快樂已感染了這個世界,因為他們的眼裏不存在那種世俗觀念。而且,很多事情本無所謂是非,隻有在心中有是非的人的眼裏才會生出是非來。
從孩子的立場出發,不要把本不是麻煩的麻煩強加給他們,讓他們失去快樂。
3.兩歲半的男孩
一天,幼兒園的孩子們圍成一圈,有說有笑地觀看和議論著。圈子中間放著一個水盆,盆裏漂浮著一些玩具。
這時,有個剛剛兩歲半的男孩,獨自一人站在圈外,看得出,對於大夥都在觀看的東西,他也充滿了好奇心。我饒有興趣地在遠處觀察著他。隻見他開始慢慢走近其他孩子,想擠進去,但他太小了,沒有足夠的力氣擠進去。於是他隻好站著,四處張望著。那張小臉上流露出來的思想非常有意思,當時我要是有個照相機把他拍下來就好了。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張小椅子上,顯然,他決定把椅子搬到這群孩子的後麵,然後爬上這個椅子。於是,他開始向椅子走去,臉上露出了希望的神情。可正在這時,一位老師走了過來,蠻橫地(她可能會說是輕輕地)抓住他,把他舉過其他孩子的頭項,使他能夠看到中央的水盆,還說:“來,可憐的小家夥,你也看看吧!”
小家夥雖然看到了那個水盆和漂浮物,可是他臉上原來那種使我覺得非常有趣的歡欣、探索和期望的表情,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剩下的隻是一種。‘相信別人會替他做事”的孩子的那種呆滯表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