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勤奮不輟——聰明本無他,唯勤奮而已(2 / 2)

李祥的成績非常優異,當被問道“為什麼這麼勤奮”時,李祥說:“我有一位最好的學習夥伴,就是我的媽媽,每天晚上和媽媽共同學習,我覺得很愉快。”

我們的學習習慣會深深影響孩子。那麼,反觀自己,我們在工作中是不是足夠勤奮?我們在家裏是否常常把愛學習的一麵表現了出來?如果我們自己在工作和學習中是一個不求上進、倦怠懶惰的人,還怎麼要求孩子勤奮努力?更別說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了。

別總說孩子“懶”

如果我們發現孩子學習不夠勤奮,也不要輕易把“懶”定義在他身上,這種負麵的強調,對他改正懶惰的習慣沒有任何幫助,隻會導致孩子越來越懶。

此時,我們要找到孩子懶惰的原因,是近期身體不適?還是受到某種情緒的幹擾?還是長期以來的家庭氣氛不夠積極向上?還是我們沒有做好榜樣?還是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失去了信心?……

當我們找到原因之後,在幫他解決問題的同時,一定不能總說:“這孩子怎麼這麼懶!你就不能勤奮點兒嗎?”而是應該從正麵鼓勵他,提醒他說:“是不是該去學習了?”“要不咱們再把今天學的內容複習一遍?”“嗯,你最近越來越勤奮了,真不錯!”這些正麵的語言會讓孩子心情愉悅,孩子也會下意識地鼓勵自己:一定要勤奮起來!

用關於勤奮的故事激勵孩子

我們要養成給孩子講故事的習慣,常常用故事激勵孩子,讓故事中的人物成為孩子的榜樣。

在安徽省淮南市鳳台縣楊村鄉,有一位每天拄著拐杖上學的女孩,她叫蘇園園。蘇園園9歲那年,被醫生診斷為左腿股骨頭壞死。

自從患上這個病,蘇園園在1年多的時間內都無法走路上學,但是她並沒有放棄學習。她每天在家臥床自學,遇到不懂的問題就查字典,或者向姐姐請教。盡管不能到校上課,但她仍然按時學完了學校規定的所有課程。後來,當她的病情稍有好轉,她就拄著雙拐每天往返1公裏堅持上學,不僅成績沒受影響,還在新學期獲得了全年級語文和數學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

蘇園園雖然不是什麼名人,但是她的精神足以讓孩子學習。我們要讓孩子明白,一個身患疾病的孩子都能如此勤奮不輟地學習,身體健康的人一定能做得更好。我們隻要在書刊上、報紙上、網絡上看到不錯的事例,就可以回來講給孩子聽,以此激勵他奮發向上。

幫孩子找到勤奮學習的動力

勤奮學習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學習目標和理想,比如,古代讀書人要想有所作為,唯一的路就是讀書考功名;即使在當代,貧困山區的孩子要想走出大山,在城市裏有一席之地,也隻能靠讀書去實現;而有的孩子有自己的夢想,為了實現夢想,於是努力學習。

所以,幫孩子製訂學習目標,並對其進行理想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孩子如果不知道為什麼學習,為誰學習,又怎麼能勤奮刻苦地學習呢?我們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引導他樹立遠大的理想,鼓勵他好好學習,為實現理想做準備。孩子隻有明白,唯有勤奮不輟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夢想,才不會倦怠、懶惰,因為他內心有一個種子在發芽,這顆種子會引導他不斷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