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周期理論視角下的產業金融模式分析(2 / 2)

總體而言,在產業生命周期的前期,也就是種子階段和發展階段,投入資金麵臨較大風險,因此相關金融機構是偏好於高風險高收益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和創投基金等,而政府投資基金作為扶持產業發展的重要資金支持和引導舉措是必不可少的。而到了產業發展的中後期,由於產業日趨成熟,獨立運營和持續收益帶來自身融入資金能力增強,企業往往尋求銀行貸款和諸如發行股票和債券等資本市場融資方式。

四、產業金融模式中產業企業各階段融資模式分析

生命周期視角下的企業階段性資金需求和對應的融資模式如下:

第一,新生期。產業企業在建立初期的風險導致了企業很難取得債券融資,新興產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體現在創業者自有資金、政府基金和我國剛剛興起的天使投資等幾個方麵,同時近年來得以快速發展的企業孵化器也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來源。

第二,發展期。風險投資是適應產業幼稚期發展特征的融資方式,從各國的發展經驗來看,產業幼稚期的發展階段是風險投資介入的黃金時期。

第三,成熟期。隨著產業和項目的建設和發展進入中後期,企業的經營狀況和項目運營已經穩定,管理也上了軌道。不僅許多金融機構願意提供債務融資,而且債務融資的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企業的融資渠道有了大規模的拓展。同時由於有了盈利記錄,股票市場上市融資也變成了一種潛在的融資渠道,企業也可在一定的時期選擇上市融資。

第四,衰退期。衰退期產業規模趨於縮小,產業內企業麵臨轉型和技術升級換代。一方麵,對於產業內企業依市場法則優勝劣汰產生部分企業破產,因而需要股權交易市場、不良資產消化和退市清算等金融機構介入。另一方麵,技術升級換代和轉型需要新的資金投入,這就需要探討在風險剝離的基礎上新的投資基金注入的可能性。

基金項目:本文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資助項目”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林博(1988-),男,漢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學碩士,研究方向:國際金融;邵陽(1988-),女,漢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碩士,研究方向:國際金融。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