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同時作業時,相鄰掩體爆破器的距離不得小於4m,並由一人指揮,同時點火,確保安全。
動作原理
用擦火板擦燃點火頭,引燃導火索,延期12s後,點火具的雷管爆炸,起爆穿孔裝藥。穿孔裝藥爆炸時,所形成的金屬射流通過中心管侵徹土壤,在地麵下形成一個直徑0.1m、深1m左右的藥孔;金屬射流尾部的爆炸產物以其剩餘能量,推動拋土裝藥向下運動。與此同時,套在錐台上的塑料導爆管被穿孔裝藥起爆,點燃拋土裝藥的延期雷管,延期2.5s後,起爆已被推入孔底的拋土裝藥,炸出漏鬥狀掩體。
GBP133型掩體爆破器
GBP131、GBP131A型掩體爆破器雖能在凍土中構築單兵掩體,但作業步驟需打孔、炸坑兩次完成,操作費力且繁瑣。為此我國又設計出對付更堅硬的凍土地帶的GBP133型掩體爆破器,其也是目前我軍裝備較多的另一種單兵掩體爆破器,於1990年代裝備部隊。GBP133型掩體結構與GBP132相似,但與GBP132型掩體爆破器的不同之處是:其既可整體使用,也可分裝使用;采用拉火點火方式代替GBP132的摩擦點火方式,點火方式更安全可靠。
GBP133型掩體爆破器總質量為5kg,直徑130mm,高440mm。穿孔裝藥為鈍化黑索金,質量1.6kg;拋土裝藥為梯-黑(TNT和黑索金各50%)炸藥,質量1.23kg。組合使用的時間不大於3分鍾,分裝使用的時間不大於6分鍾。在100m的安全距離上起爆,可在凍土中炸出口部直徑1.2m、底部直徑0.4m、深度0.5m的漏鬥狀深坑;經清理回落土,可形成跪姿單兵掩體。
結構組成
GBP133型掩體爆破器由爆破器本體、穿孔器、拋土裝藥、炸高管、點火具等組成。穿孔器在凍土中穿孔深度不小於0.7m,口部直徑不小於0.1m。拋土裝藥爆炸後拋擲土壤,形成漏鬥狀深坑。炸高管用於支撐穿孔器和拋土裝藥,並使穿孔器保持適當炸高。點火具用於起爆爆破器。
使用方法
該爆破器有整裝式和分裝式兩種使用方法。
整裝式的使用方法是:
打開背具,依次取出穿孔器、點火具、拋土裝藥和支腿。將炸高管從拋土裝藥上拔下,取出炸高管內的紙擋板和支撐環,將3條支腿分別插入炸高管插口內,放在爆破點的地麵上。打開點火具防潮筒,從中取出點火具和延期雷管,將延期雷管插入拋土裝藥中部的雷管孔中。將穿孔器與拋土裝藥對接在一起,然後將導爆管環套在爆破器本體的錐台部。將延期雷管尾部的橡皮套對準炸高管的豁口,將拋土裝藥底部插到炸高管上端的凸緣上,使之與地麵基本垂直。將點火具上的保護帽取下,將雷管插入爆破器上端的雷管孔中並插到底。一手捏緊點火具的導火索,另一手垂直向上拉動拉火繩,點燃導火索,然後迅速撤至100m遠位置隱蔽觀察。待爆破結束後,清理爆坑內的土塊,形成掩體。
分裝式的使用方法是:
首先將穿孔器直接置於炸高管上,用點火具起爆穿孔器,實施穿孔。
然後將拋土裝藥埋入土孔中,當凍土層厚度為30~70cm時,拋土裝藥伸入凍土層深度為凍土層厚度的3/4~2/3。再將導爆管與點火具用綁帶紮緊,拔下點火具保護帽,拉燃導火索,然後迅速撤至100m以遠處隱蔽觀察。待爆破結束後,清理爆坑內的土塊,形成掩體。
多人同時作業構築單兵掩體時,相鄰爆破點的距離不得小於5m,並由一人統一指揮,同時點火。
結語
從以上單兵掩體爆破器的展示可以看出,我軍於1970年代率先裝備的整裝式爆破器——GBP130型單兵掩體爆破器,用於在中等硬度土壤中構築單人掩體,其采用單兵火箭彈的類似原理。1980年代裝備的GBP132型單人掩體爆破器省去了火箭發動機、支架等部件,既利用聚能裝藥穿孔,又利用其爆炸產物驅動炸坑裝藥隨進,結構更加簡單。
為了能夠對付凍土等硬性土壤,我軍於1980年代裝備了GBP131/GBP131A型分裝式掩體爆破器,其采用打孔工具打孔、液體炸藥炸坑,可根據需要炸坑的數量、大小及深度,單具或多具靈活使用。
1990年代裝備的GBP133型掩體爆破器,其威力更大,既可整裝使用又可分裝使用,使用方法更加靈活多樣。
另外,爆破器的發火方式也有所改進,GBP130型、GBP132型掩體爆破器采用摩擦發火方式,GBP131型、GBP133型掩體爆破器則采用拉發發火方式,操作方便可靠。
由此可見,隨著爆破穿孔技術和高能炸藥的不斷發展,我軍單兵掩體爆破器的性能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