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維多利亞時期的女性文學研究(2 / 2)

三、喬治·艾略特

喬治·艾略特是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偉大的小說家、文學評論家、心理現實主義作家和學者,為19世紀中期的英國小說做出了罕見的擴展性貢獻。她智力超群、博學慎思、富有道德感。同時,她又以強烈的個性,在保守的維多利亞時代寫就驚世駭俗的愛情婚姻經曆。作為一名睿智犀利,才華橫溢的女性,喬治·艾略特注定要與當代的各種強加於其身的控製和支配作鬥爭。她的小說在平凡恬靜的表麵之下,蘊積著發生在普通人心靈深處的暴風雨。她的作品分為前後兩期,前期小說描寫19世紀初期單純質樸的鄉村生活;後期小說內容複雜,采用了重大的曆史、政治、社會題材。但她的創作思想前後一致,作品具有哲理性,又富有幽默感。她在作品中探討倫理道德問題,對人們有深厚的同情,而在道德上的判斷卻是嚴厲的。她的寫作手法發展了屬於現代小說特征的心理分析。在她的三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說《亞當·比德》、《弗洛斯河上的磨房》和《米德爾馬契》中,喬治·艾略特以獨特的女性視野如實再現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婦女與社會的關係,她的作品如一麵鏡子般地反映出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婦女問題。喬治·艾略特的小說藝術以精辟的哲思、深厚的道德內涵和細膩的心理描寫而著稱,是英國小說藝術園地裏的又一朵奇葩。

四、伊麗莎白·蓋斯凱爾

伊麗莎白·蓋斯凱爾是維多利亞時期重要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她是一位具有嚴肅創作態度和強烈道德情感的作家。其作品以客觀寫實的樸素藝術手法和社會批判態度展示了英國現狀,觸及到工業革命時期社會發展、貧富分化、勞資矛盾、工人運動以及性別平等等當時重要的社會問題,受到眾多讀者、批評家以及曆史學家的稱讚,還得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評價。蓋斯凱爾一共發表過六部長篇小說,一部文學傳記《夏洛蒂·勃朗特傳》,大量中短篇小說以及一部非小說類作品《英國的最後一代》。在她的長篇作品中,《瑪麗·巴頓》、《魯絲》和《南方與北方》三部小說集中反映了作者對英國現實問題的觀察和批判,是出色的英國社會小說;《克蘭福德》則以對英國鄉村社會的精妙描寫而膾炙人口,被普遍認為是蓋斯凱爾最優秀的作品。伊麗莎白·蓋斯凱爾拓寬了女性創作的題材和思想視野,將女性活動的背景擴展到了社會,把女性納入了社會的軌道,與現實政治浪潮融合在一起,實現了女性意識的社會化突破。

結語

維多利亞時期女性小說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她們的藝術光芒蓋過了眾多同時代的男性小說家,她們作品中的人物表現出了她們的柔弱和堅強,她們的天真與執著,既展現了她們真實的一麵,又體現了她們獨立的人格。這些人物也成為文學史上讓世界銘記於心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