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打破角色期望,努力活出女性自我
在傳統意義上,往往是男性作為電影的主體,男性控製著情節的發展,一切以男性為中心,女性隻是作為男性的配角,或者說男性之間角逐的利益品,他們的生命圍繞著周圍的男性而存在,並由男性賦予自身的意義,這類電影使得觀眾群體以男性為中心,而忽略了女性群體的存在,或者僅僅是將女性作為“他者”存在。而趙薇的這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完全打破了以往的以男性為中心的角色期望,營造出女性為青春主題的觀影氛圍。女性作為青春的主角,而男性則是圍繞女性而存在。
“跟男性角色的瓦解以及相伴而生的青春感傷聯係在一起,這部影片裏的女性角色,無論是楊子姍飾演的鄭薇、江疏影飾演的阮莞,劉亞瑟飾演的朱小北、王嘉佳飾演的曾毓,還是韓紅客串的電台播音紫娟姐姐、潘虹客串的陳孝正母親以及楊瀾客串的電視主持人楊瀾,都表現出超過常態的主動、掌控局麵的能力和令人滿意的知性。” [4]這些角色的塑造完全打破了男性角色至上的期望,而塑造出了具有多元化、真善美的女性形象。鄭薇為了愛情的不顧一切,真誠、率直,不為了愛情而屈膝於男性,最後放棄了懦弱、逃避的林靜和欺騙自己、為了榮譽而善變的陳孝正。阮莞知道男友讓別的女孩懷孕之後,表現出的冷靜和大度,也將男朋友趙世永的性格缺陷表現得淋漓盡致。朱小北為了自己的尊嚴而怒砸商店,敢於麵對自己的退學舉動與林靜在得知自己父親和鄭薇母親相愛之後所做出的逃避,不敢麵對自己和鄭薇的這一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男性陳孝正、林靜、趙世永各種缺陷性格相對比的女性,真正的活出了自我,鄭薇沒有為愛情放棄自我,施潔為了愛情敢於奮鬥和阮莞為了愛情勇於犧牲的精神,徹底打破了男性神話,從而塑造出活出自我的女性形象。
三、打破“菲勒斯”中心主義,努力掙脫男權樊籬
菲勒斯中心主義強調:在一個社會中,無論在政治、經濟、法律、宗教、教育、軍事、家庭領域中,所有權威的位置都保留給男性。用男性的標準評價女性,而不是相反,在男性事物和交易中將女性用作客體,限製和阻礙女性的創造力。這種菲勒斯中心的理論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完全被打破。鄭薇和陳孝正一樣都選擇的是男性為主的建築學專業,說明了女性和男性一樣都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並且在工作中女性也可以把男性為主的職業做得非常出色。
除了鄭薇所從事的職業外,還有阮莞、朱小北等接受的也是和男性一樣的大學教育,打破了之前男權社會中隻有男性才能接受高等教育,才能出類拔萃的狀態。如電影中的曾毓和黎維娟,依然可以講著一口流利的英語,依然可以大膽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男人不在女人之上,如陳孝正出國留學的機會,是曾毓放棄自己的名額給他的。在一個不再為男權所束縛的環境裏,女人表現得更加自信。影片中通過看似女追男的現象中,我們看到的是鄭薇的勇敢、施潔的勇敢和陳孝正、林靜的逃避、懦弱,影片向我們證實了這不再是一個“菲勒斯”主宰的男權社會,而是掙脫了男權樊籬,男女平等的社會。
結語
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部電影中,導演塑造出多元化的、能夠擺脫“他者”的束縛並走向自我的女性人物形象。這次女性主義電影的成功,得到了社會的接納和認可,在不久的將來女性主義電影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章旭清.“他者”與“解構”——女性主義電影理論的關鍵詞解讀[J].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
[2](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2.
[3](英)伊麗莎白·賴特.拉康與後女性主義[M].王文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3.
[4]李道新.《致青春》與趙薇的“我們”[J].電影文學,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