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過度地望子成龍,現在中國許多家庭的氛圍相當凝重,子女的學習成績成了關注的中心,成了全家人喜怒哀樂的晴雨表。家中有無笑聲、有無快樂,幾乎都取決於子女的學習成績。許多家庭對子女的學習成績都有名次上的要求,父母整天提心吊膽,子女更是膽戰心驚,家庭生活也極為單調、乏味。子女一旦沒有達到預定的期望,一些父母就會捶胸頓足、痛心疾首,甚至惱羞成怒。現在的孩子實在可憐,他們同時生活在天堂和地獄裏,他們一方麵獲得了過多的愛,另一方麵又受了過多的罪,過早的精神重負和競爭的慘烈同時呈現在他們麵前。
【育子點撥】
過度望子成龍起碼有兩個危害:其一是極易拔苗助長;其二是必然給子女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對孩子確定合理的期望值。
1.根據孩子的實際設定期望值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積極、恰當的期待,才會對孩子產生良好的激勵作用。所以,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學習特點,對孩子提出恰當的期待和要求,隻有如此,才能產生良好的“期待效應”,讓孩子可以更加快樂自由地成長。
2.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照顧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實際能力,尊重孩子的意願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預先設計的程序成長。千萬不要對孩子提出過高的期望和要求,注意給孩子減輕精神壓力,注意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完善的品格和基本的動手能力,不要單純地要求孩子在學業上拔尖。
3.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父母要有正確的人才觀。糾正隻有“考上大學才能成才,考不上大學便無出路”的錯誤觀念,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行行可創新”成才道路多渠道的觀念。
【教育箴言】
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孩子們的自身感受。少給孩子一些壓力,多給孩子一些動力,有時,一個表揚可以勝過一百次教誨。
——楊一平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更優秀,就把孩子的學習時間安排得滿滿的。殊不知,在這種沒有希望、沒完沒了的學習過程中,孩子的心態是消極的,沒有目標,沒有興趣,往往心煩意亂、錯誤百出,時間又拖得很長,結果造成了惡性循環。
很多父母都堅定地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並且指出,從來自己都是圍著孩子轉的,但事實卻是孩子從來都是圍著父母的意誌轉。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父母的這一舉動,無疑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侵占了孩子玩的時間。曾有一個孩子在作文中這樣寫道:“在學校,課間十分鍾最寶貴;在家裏,廁所裏麵最溫暖。”
這個孩子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不高。所以,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為了讓他好好學習,父母特地為他製定了一份學習計劃。每天,他不得不很早就起床預習功課,晚上放學回到家後又要寫作業,不能玩耍,不能看電視,而且晚飯後還要繼續複習功課,每天都要很晚才能睡覺。他感覺很累,但是在父母殷切的期盼與苦苦說教下,他隻好堅持下去。
有一天,父親聽說同事家的孩子鋼琴彈得非常好,高考時給加了十幾分,最終考進重點大學。於是父親和母親商量後,並沒有考慮兒子是否適合彈鋼琴,就立刻拿出家中所有的錢,給兒子買了一架鋼琴回來。從此,他每天的學習任務中又多了一項彈鋼琴。這樣,他幾乎沒有一點自己的空餘時間,每天都是練琴、寫作業、複習、預習,他從來就沒有在晚上11點前睡過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