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湖畔書院(2)(1 / 2)

隻見黑漆漆的大門敞開著,門樓既簡約而又古韻十足,匾額上龍飛鳳舞寫著四個大字——“木華辭曲”,再看大門上一副對聯:“止幹戈而衛社稷,說禮樂而敦詩書。”  寒風乍起,簷下燈籠輕輕搖動,但大門卻未動絲毫。這時,學子們也都陸續頂著寒風走進書院,成吉也跟在浦心目身後走了進去。雖說他不是這書院裏的人,但他這身衣著卻是讀書人的打扮,倒也不會引起別人注意,這都要歸功於掌櫃的和沐沐。

“小妹妹,你們先生在哪呢?我上哪去找他?”

浦心目聽他不耐煩的問道,於是回答:“你先不要急,反正你現在也沒事,你先在書院裏聽些課,走動走動,等我們先生來了,我再來叫你。”

聽浦心目這麼說,成吉便找了個涼亭坐了下來,目送著這丫頭進教室。

其他人看浦心目身旁的陌生人走了,幾個和她熟悉的同學就走了上來和她打招呼。

見學生們都在上課,成吉坐在涼亭裏無聊,又有些冷,就到處走了起來。要說這書院大歸大,但一點也不像前世的學校,根本不是大馬路,大操場的,倒像個園林。什麼假山,水池,竹林,花叢應有盡有,又都是小徑彎路,成吉沒走多遠就迷路了。

走了好一會兒,目測是到書院的鏡頭了,成吉就見眼前一片碧綠,原來是這書院就在玄武湖畔!我說這地方怎麼那麼眼熟呢,要說這沿湖而建倒也愜意,而且這裏邊又是詩情畫意的像個公園,確實是能培養人的心境和情操,成吉心中暗想。

成吉在書院裏這裏轉轉,那裏瞧瞧,活像個小醜般。走了將近一盞茶的功夫,成吉穿過拱門,忽然眼前豁然開朗起來,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草坪,雖說冬天的草大都有些枯萎,但還不至於光禿禿的都是黃土。幾個學生正坐在亭子裏聽先生講課。

成吉心說,你這先生也是,就你待遇比人差點,其他人好歹有個教室,就你一人頂著寒風,在這裏。

見那老頭在風中,蒼白的發絲被吹的隨風飄散,但身形卻是巋然不動。成吉當下心聲好奇,便悄悄坐在一旁傾聽起來。

隻聽亭中傳來一陣蒼勁古樸的琴聲,這音韻忽急忽慢,忽柔忽急,高山流水,不絕如縷。成吉雖不懂琴,但從旋律來聽,彈琴者此刻心裏時而爽朗,時而憂愁,爽的是眼前的這一片祥和,憂的不是小我的得失,卻是國運的興衰。

這書院裏的教習都有此胸懷天下的氣魄,想來這書院倒不愧為金陵第一學府,成吉心中暗想。一曲聽完,成吉極力壓製住自己想要鼓掌的衝動,一方麵是他在書場已經習慣了叫好,另一方麵不得不感歎,這老先生功力深厚,真乃是人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那者彈完一曲,又給坐在對麵的幾個學生講解起來,成吉就坐在亭子外邊聽,剛才到處走得有些累,現在順道坐這歇歇腳,聽聽音樂,倒也愜意。

也不知過了多久,就聽亭中老者,以中厚的嗓音叫喚道:“這位公子,我見你在亭外聽老朽彈琴聽了好一會兒,似也是喜歡音律之人,何不到亭中一敘?”

成吉正邊聽著音樂,邊想事情,卻聽樂聲驟止,隨即又聽到有人叫喊。他回頭一看,見那彈琴老者正撫須對著自己微笑。

成吉起身一抱拳道:“老先生琴聲悠揚,彈的出神入化,實在令晚生敬佩,隻是在下對音律之事一概不知,倒讓老先生笑話了。”

“哎,這位公子,這音律本就由人性而起,是從人的心底有感而發,何來知與不知,而這樂,即便公子不用琴,亦或是擊節而歌,隻要是發自肺腑,那也稱的上是樂曲,而知曉那些條條框框,能仿照著彈一首曲子,就稱自己懂音律的,那才是真的無知。”說罷,老者也是哈哈一笑。

謔?這老頭對音樂的理解,倒也獨特,不過怎麼看這話都不是說給我聽的,而是給他那些學生聽了,你這老頭也是不老實,成吉想著,嘿嘿一笑道:“哦?既如此,在下不才,還叫老先生不要笑哦。”成吉說完,當下也不顧什麼,徑直來到了亭中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