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腦、用心、用情:家庭教育的三字箴言
關承華
【本書是一本寫給家長看的教子書,是專門針對中國家長在教子方法上的誤區而作的案例分析與總結。作為教育界資深人士、青少年教育專家,關承華老師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對本書進行了中肯的評價和熱情的推薦。】
家庭教育是我們都要麵對的問題,也是我們必須要好好解決的問題。《批判中國人的教子方法》這本書,就是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對中國的家教方法所作的審視與剖析。
本書作者曾做過一線教師,也在北京師範大學係統學習過教育學。他年紀尚輕,卻是一位教育事業上的有心人。他沒有滿足於單純的教書、上課,而是用心在審視和反思我們的教育,用在深入教育第一線搜集、整理出來的實例,對今天的家庭教育提出了質疑。他的這部書稿,源於一個年輕的教育工作者對他所從事的事業的一份摯愛。
我從教三十餘載,當了半輩子的班主任,令我自己都感到奇怪的是,今天如果讓我總結一下當了三十年老師的體會,我卻隻能總結出三個字:用“腦”、用“心”、用“情”,我稱它為教育孩子的三字箴言。看起來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其實裏麵包含了太多、太豐富的內容,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麵對自己的教育對象,真正能夠做到用“腦”去思考教育,用“心”去理解學生,用“情”去打動孩子,教育成功的幾率則大增。
用“腦”,即用思想,更確切地說就是要不斷學習,即使你是專職的教育工作者。在社會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必將會發生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機製乃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等一係列的變革,才能與受教育者發展變化著的意識與需求相匹配、相吻合,進而實現教育目標,達到培養合格人才的目的。因此對於教育者來講,隻有不斷學習,積極探索,才能與時俱進。本書作者對教育理論十分熟悉,我想此書隻能算是小試牛刀,大的作為有可能就在不久的將來。
用“心”,即心中要有學生。用心去觀察學生,用心去理解學生,用心去愛護學生。作為一個教育人的人,隻有用心了,才能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才能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才能分清現象與本質,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措施。總之,用心不僅有助於做好本職工作,還能夠拓寬自己的教育思路,提高教育水平,使自己所熱愛的事業有新的突破。
用“情”,即用真情去愛孩子。這種愛必須是真切的、真實的、真心的,對於老師來說不是討好學生,對於家長來說不是溺愛孩子。正確的愛要有內涵、有理智、有原則、有耐心。書中個案所列舉的、做出極端舉動的孩子們其實也是受害者,在他們的心靈扭曲之前,如果有人能夠真正走進他們的心裏,進行心與心的溝通,也許就減少了悲劇發生的可能性。寫到此,我也想對作者提出我的一點看法:書中用了“親人相殘孩子是凶手”、“滅絕人性的弑父殺母的劊子手”等等一些語言和文字,屬於極少數的極端個案,作者警示家長的用意我清楚,不過這樣的案例如何使用,我們還可以繼續商榷。
其實,我隻是一個比作者從教年頭多一些的一線教師,我們的共同點就是都在關心著我們的孩子,關注著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隻是由於我寫了《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一書,引起了作者的興趣與共鳴,才誠邀我作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作為一名老教師,我願意和本書作者在家庭教育的問題上進行討論,也衷心希望他今後能夠寫出更好的教育文章。
關承華,高級教師,從教30年,擔任班主任25年,北京市海澱區班主任學科帶頭人。2003年榮獲“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一等獎”。多年致力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方麵的實踐與研究,形成了受學生歡迎,被家長認可的一係列有特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