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體貼入微,做女孩的心理醫生(1)(3 / 3)

孩子由於年齡尚小,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對自我把握能力不夠,再加上生活經曆不深,還無法建立評價事物的正確標準,這時就需要父母積極、及時地引導,如果要求無理,父母要果斷拒絕。那麼父母應當怎麼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呢?

麵對孩子的要求,父母首先應當區分“想要”與“需要”。通常來說,孩子提出的要求隻是一種心理需求或興趣的表現。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麼父母就要滿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的要求是不合理的,那麼父母要給予堅定的回絕。同時父母也要像孩子講明拒絕的理由,如家庭的經濟狀況不允許等,讓孩子學會理解大人,千萬不要為孩子“糖衣炮彈”的攻勢所動容,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樣隻會讓孩子抓住你的軟肋,等待你的將是一次又一次的突擊。

如果孩子還是嘮嘮叨叨不肯放棄自己的“想要”,父母不妨先轉身去忙自己的事情,對於她的要求不予回答,采取冷處理的方式來應對。等孩子安靜下來後,父母不妨及時對孩子進行“熱加工”,給她講講道理,給她安慰,在孩子麵前始終充當一個“說理者”而非“命令者”。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理性起來。

為了預防孩子提出無理要求,父母不妨在每個階段給孩子訂立一個購買規則,對孩子實行一定的消費限製,比如:限製孩子買衣服鞋子的次數以及價格、明確零花錢的使用權限以及相應獎勵措施,通過具體的規定和措施,幫助孩子樹立理財意識,形成節儉的好習慣,從而告別提出無理要求的時代。

依賴父母缺乏獨立的女孩怎麼教

“女兒上四年級了,可是什麼都不會做。上學前一天晚上我得幫她把書包整理好,早晨一起來得給她穿衣服,有時她不愛吃飯,我還要喂她吃。晚上學習時,一會兒媽媽這,一會兒媽媽那,比如:‘媽媽我的本子找不到了。’‘媽媽,這道題不會,你來幫我吧!’以前,我想多幫女兒幹點事,讓她有更多的時間學習。確實,女兒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可女兒處處依賴人的性格也確實成了問題,外套我給脫,腳我給洗,牙膏我給擠……有時,我想讓她自己幹,我剛一說,她立刻就反駁過來:‘媽媽,我又給你考了全班第一,作為獎勵,你也應該給我洗腳吧?’說完還又添上一句,‘誰讓你是當媽媽的?你以為當別人的媽那麼容易呀?’”

王女士用無奈的語氣向自己的同事講述孩子的種種行為。

眾所周知,依賴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障礙。過分依賴父母的孩子,獨立性較差,做事沒有主見,對問題缺乏自己的判斷,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缺乏創新的勇氣。未來社會需要創造性、獨立性的人才,競爭激烈、壓力重重,孩子一旦離開父母親人建造的水晶宮,走向社會,就會像離開水的魚一樣難以生存,難以適應社會需要。因此,父母應該付出全部的愛幫助孩子克服過分依賴她人的心理,讓孩子融入到這個社會。

一般而言,孩子產生依賴的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麵:首先是父母給孩子創造一個過於優越的環境,家長全權包攬孩子遇到的各種問題;其次表現在孩子的自信心不足,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不具備某方麵的能力,從而人雲亦雲。在這種情形下,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想法,遇事變得優柔寡斷、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