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楹聯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點的藝術形式,淵源於對偶語言藝術和古代桃符懸掛形式,現存最早的楹聯出自後蜀君主孟昶。宋代以後,楹聯創作曆久不衰,到明清兩代達到鼎盛,撰聯名家輩出,題材內容鹹備,可謂蔚為大觀。山水楹聯是指其題材內容為描繪山水景物、表達山水審美體驗的楹聯,多懸掛、鐫刻或張貼在自然山川和人文勝境中的樓、台、亭、閣、殿、堂等的楹柱、門戶、牆壁或摩崖石壁上,往往集優美的文辭意境、精湛的書法鐫刻藝術於一體,與環境美景交相輝映、珠聯璧合。
山水文學是文學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魏晉南朝時期,以山水為獨立審美對象的文學創作開始出現,體現作者對山水自然審美情趣與人生體悟的詩詞曲賦逐漸發展興盛起來。從最初以謝靈運為代表的鋪排景物、移步換景式的山水詩,到盛唐時期以孟浩然和王維為代表的清新淡雅、悠遠空靈的詩風,再到宋代富於理趣、頗多感悟的山水文學的出現,文人們用才情描摹著自然、渲染著愉悅、傳達著理趣,使山水文學越來越豐富、精美、深刻,也賦予了自然之境與人文勝跡更多的內涵。
可以說,在我國的許多自然與人文勝跡中,山水楹聯與詩詞曲賦是重要的文化點綴,在增添景點文化內涵的同時,自身也成為一大景觀,是重要的旅遊文化資源。現代的導遊工作者除了必須熟悉景點的地理特征、曆史沿革、文化傳統之外,還要了解景點中的山水楹聯與涉及到的詩詞曲賦,並具備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這樣才能引導旅遊者對勝跡有更深入的理解,更深刻的體會,更好地欣賞自然風景、感受人文內涵。
為此,我們編寫了這本小冊子,選取了全國名勝景點中一些著名楹聯以及相關的詩詞曲賦,進行簡要的注釋與賞析,並對楹聯與詩詞曲賦的基本知識做了簡單的介紹。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導遊工作者了解楹聯與詩詞曲賦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鑒賞楹聯與詩詞曲賦的基本技巧,並能夠理解分析一些重要的作品,有助於導遊工作者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好地介紹各景點的特點、內涵,傳播傳統文化知識,提高服務水平。
本書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李洪波、李瑞卿、梁曉雲、郭玲共同完成,我們在撰寫的過程中,廣泛參考了各種相關資料,注釋力求準確,鑒賞力求精當,但書中難免疏漏之處,還望方家指正。
編者
200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