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IN&OUT 就是一坐一忘

一坐一忘在三裏屯北小街,門口站著一位穿著納西族披星戴月傳統服裝的小妹妹,我好奇旁邊的金穀倉(另外一家名氣很大的餐廳),問了一些關於金穀倉的事情,小妹妹笑眯眯地一一解答,遇到不了解的地方,很不好意思的樣子:“對不起,我也不太清楚哦。”我知道,這是一種得到服務真諦的待客之道,但是我更願意把它看做得到生活真諦如麗江般閑適的人生態度。

小妖推薦一坐一忘麗江主題餐廳地 址北京朝陽區三裏屯北小街1 號電 話010-84540086 64675235 人均消費60 元店麵在樓上,簡單的風格,可是卻有恍如置身麗江的感覺。那東巴文寫的木條幅,映著服務員笑臉的彩紙燈籠,穿著鮮豔民族服裝的小弟小妹,灰磚牆、木頭桌,還有報紙糊的整整齊齊的天花板,活脫脫地勾勒出納西的風情、麗江的畫卷,就那樣真實地在你眼前拉開。我的感覺全來了。

我就像在雲南的家裏那樣隨意的點菜,都是我愛吃的雲南特有的東西。

紅三剁、香茅草烤羅非魚、乳扇、茉莉花炒雞蛋、油雞樅、菠蘿飯、炒餌絲、豌豆粉,雖然有傣家的、有大理的、有麗江的,卻也都算是雲南的傳統風味。我開心地笑著,然而心裏卻真的有“相逢淚欲滴”的感覺。是的,一個西藏,一個雲南,在我的心裏永遠都是最深沉的、最脆弱的情愫,就像始終都要溢出的甘泉,不能觸碰。

在等菜的時候,點了一壺糯米香。糯米香在雲南不是一種特別名貴的茶,本是一種不起眼的小草,可是卻能散發糯米特有的芳香,一壺糯米香茶就可以看出雲南的神奇。最先到的是豌豆粉。相比其他的菜,豌豆粉我已經多年沒有吃到過。在大理的時候,可以在路邊的小攤子上,看到大塊的豌豆粉,黃嫩嫩的,帶著豌豆特有的豆香氣,行人可以很隨便地坐在小板凳上,要一份,看著那豌豆粉被切成小塊,在小碗裏拌上調味汁,然後埋著頭,很痛快地把它吃完,一抹嘴,意猶未盡的感覺。我很懷念那種感覺,因為它是我吃鮑魚後不曾有過的。一坐一忘的豌豆粉比路邊攤的要細嫩些,可是還是有很香的豌豆味道,辣辣的湯汁,基本上一盤子都是我吃了。

菜一道道地上了,大家吃得都很開心。我卻還在盼著餌絲。今年回雲南的時候,我一共在家裏待了六天,六天裏我吃了十四頓餌絲。大理的餌絲做法有很多,耙肉餌絲、鹵餌絲、炒餌絲、沙鍋餌絲、火腿雞雜餌絲等等,每種都是我的最愛。餌絲也許是世界上我唯一一種吃不膩的東西了。我和朋友們說起餌絲來的時候,大家往往會誤解為它是豬耳朵切成的絲。其實,餌絲是大米粉的製品。在中國古代,麵類製品為餅,米類製品為餌。餌塊其實就是大米舂成的薄圓餅子,把餌塊製成絲或者直接用大米粉做成麵條狀的長絲,就是餌絲了。炒餌絲裏麵一定要有雲南的酸醃菜,才會有雲南的味道。酸醃菜是用雲南苦青菜醃製而成,一坐一忘的炒餌絲裏有酸醃菜的小丁,吃在嘴裏,那種酸爽的味道,忽忽悠悠地飄進五髒六腑,讓我渾身都那麼舒坦。

不在麗江的時光,一坐一忘,卻依然讓我感受到雲南的味道。

我沒有看過幾部任泉演的電視劇,除了那部《少年包青天》。但是我喜歡任泉開的蜀地傳說,從這個店來說,不得不佩服任泉是個有靈性的人。

我通常到北京藍島後麵的那家店。什麼時候看見那個醒目的標誌都很舒服。蜀地傳說的標誌像是一盤菜,又好像兩個“川”字交叉在一起,給我的蜀地傳說。

別樣風情

小妖推薦蜀地傳說藍島店地 址北京朝陽區朝外大街38 號保羅大廈1 樓( 近藍島大廈)電 話010-85627590 人均消費60 元網友酷評 菁製美食我4 月份回北京時發現京城出現了很多雲南菜館,而且絕大多數很小資的樣子。可惜我沒有機會嚐試就回新西蘭了,現在想起來都覺得遺憾。記憶中自己吃過的雲南菜很少,好像也就吃過過橋米線、氣鍋雞和菠蘿八寶飯。

不行,下次有機會去雲南,我得好好吃吃雲南菜!

大江南北跑了不少地方,卻還沒去過雲南,遺憾!

感覺就像阡陌縱橫。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不能享受,但要避免浪費,那麼就精致些吧!蜀地傳說稱得上精致。落地的大玻璃顯得通透亮堂,一層是木質的四方散台,配了包皮的椅子。我最喜歡的是門口木桌上的石槽,大氣而且壓得住場麵。散座上的燈,形似鳥巢,現代而不唐突,就像淑女穿了職業的裝束,不忘配頂誇張的花帽,便在淡定中添了活潑味道。

樓道裏都是任泉和眾多明星的靚照,合理利用資源,就像把自家的寶貝,今天擺在前院,明天挪到後堂一樣無可厚非。

服務員招呼很熱情,但是語調又很輕柔。舒舒服服地點菜,等著那菊花茶泡開。“傳說”大概通常不可考,所以蜀地傳說不僅包括了川菜,還有粵菜的鮑翅、廣式的茶點和北京人喜歡的東北經典菜品。我便也不全選辣,各選一些,百花齊放。

先到的是麻醬鳳尾。鳳尾便是蓧麥菜,有著特殊的清香氣,洗幹淨瀝幹水,調了麻醬汁,配了一勺紅潤的辣椒油,新鮮、清香、爽口,雖然不至於吃了之後“飄然欲仙”,可是卻讓人生出“歡喜心”。

接下來便喝湯。湯可以調動食欲,也可以將養腸胃,哪怕粗獷之風如是東北菜,一樣能出百年經典湯,小雞燉蘑菇風靡北方不是蜀地傳說藍島店庖廚之樂物碰撞後一番水火修煉,便也帶了幾分仙氣了。

我生來便喜吃牛羊肉,也許,前世便是色拉寺門口一條狗。蜀地傳說的泡椒牛腩和烤羊腿,一個泡椒味突出,一個外焦裏嫩,都把我吃得不亦樂乎。

唯一不以為然的便是薑爆鴨絲。菜型非常不錯,四角配了薄白如棉的麵餅,中間是青紅椒絲炒的鴨絲,色澤誘人。可是味道並不出眾,中國傳統裏重的是“明珠雪裏埋”,恨的是“銀樣鑞槍頭”,所以這道鴨絲便像穿了小姐衣裳的丫鬟,表麵雍容嫻止,開口就露出了馬腳。

和朋友聊天,時間長了,便冷了菜,也不想動了,雖然每次吃飯前都千挑萬揀,奔著美食而去,可是往往到了一半,美食反倒淪為朋友相聚把酒言歡的副產品,所以,飯量是越來越小了。飯罷,朋友便點了酸奶山藥,據她說十分爽口,又加養顏。我不屑這小兒女情態,點了一杯冰拿鐵作陪。且不說這川菜館子提供咖啡,是不是有點中西合璧的意味,單就這咖啡的味道來說,還真不壞哪!

網友酷評 劉爽的圖文博客看過你的博客之後,我今天晚上的飯是不用吃了,饞死我了,哎,你很喜歡美食啊最近朋友來北京的很多,閑暇時光都在“三陪”中度過。三陪者,陪吃、陪聊、陪逛是也。忙裏偷閑遊了一次泳,才發現腰上贅肉情真真、意切切,已經和肚子你儂我儂,分不開了。如果再照此發展下去,大概要同《水滸傳》裏李巧奴仔細學學,“咒得肉片片兒飛”,不過人家是咒安道全,香豔情話,我是自己跟自己的肥肉過不去。

可是填飽肚子還是馬斯洛需求的最低層次,飯還是要吃的。所有胖人的減肥大概都是從這頓吃飽開始到下頓吃飯之前結束。既然頻率問題不能解決,那就隻能改變內容。茶葉是減肥食品,又是中國人喜好的飲品,加之我也常常附庸風雅品品茶,便左挑右揀,在SOHO 現代城旁邊的巷子裏找出一家茶膳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