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旅遊景區景點管理》一書自2003年9月出版以來,經多次加印,並於2004年8月又出了第2版,又加印了4次,如此算來,本書已發行了4萬多冊。對於這麼一部非基礎性的教材竟能有如此大的需求,遠超出我當初的預期,這從一個側麵反映出我國旅遊景區行業蓬勃發展的現狀以及旅遊教育界對於旅遊景區行業的關注和重視。本書是在我7年前在給本校旅遊管理專業研究生授課的講義基礎上擴展而成的,當時可供參考的國內同類教材非常之少。因此,從內容到體例都是基於我對當時國內旅遊景區行業的理解,以及參考了國外僅有的幾本相關教材後確定的。但近5年來,我國旅遊景區的理論研究與實踐都要較以前豐富得多,原書中的不少資料和信息都已過時了,也確實到了應該補充更新的時候了。本書出版後,也陸續收到一些專家學者和讀者的評論、建議和意見。其中我過去在《中國旅遊報》工作時的同事劉晨星先生提出過不少中肯的修改意見,希望我能在再版時予以考慮。旅遊教育出版社的編輯也多次敦促我修改出版本書的第3版。但由於我一直忙於應付手頭的事務性工作和專心於各部門委托的課題項目,實在是無暇顧及。其次是一直想對本書作較大幅度的修改,工作量較大,而又沒有時間和精力,所以延宕至今才得以竣稿。
本次修訂將書名改為《旅遊景區管理》是基於2003年5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將《旅遊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修改為《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從而將旅遊景區景點或旅遊景區(點)統一改成旅遊景區(引用其他學者的論述部分除外)。此外,鑒於目前已有大量關於世界遺產與旅遊發展的專著和教材,本次修訂時,也將這部分內容刪除;還刪除了節事慶典整章內容;較大篇幅地增加了國家公園、生態旅遊、城市旅遊、人造景區的內容以及“我國旅遊景區發展的現狀與趨勢”一章;調整和充實了相關案例,增加了基礎資料的信息量,更新了統計數據,使讀者盡可能地從中了解到當前世界各類旅遊景區的發展全貌與概況。
本修訂稿寫作過程中,部分章節參考了楊晶晶、王佳璐等“二外”旅遊管理專業的碩士論文以及華萍、丁娜娜和石風玲等碩士畢業生的譯文(未刊稿)。旅遊教育出版社陳霽副社長、張瑞芳責編為本書的出版傾注了不少心血,我的家人和孩子對我的工作給予了極大的理解與支持,對於所有上述給予我幫助的具名和不具名的人士,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張淩雲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發展研究院
注:此處是按西班牙語姓名漢譯,見辛華編,《西班牙語姓名譯名手冊》,新華出版社,1984年。目前國內旅遊學界大多是按英語讀音規則將其譯成謝貝洛斯-拉斯喀瑞或謝貝洛斯-拉斯卡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