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結論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中國旅遊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即區域旅遊合作階段。區域旅遊合作是旅遊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需要,是實施“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加強區域旅遊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謀求共同發展,己成為全國旅遊業的共識。北京和河北的特殊地緣關係,以及目前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成果都為京冀旅遊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北京要建設世界城市,要成為世界最大的旅遊目的地,必須通過和周邊地區的合作來完善旅遊目的地資源類型和旅遊接待能力。而河北地處北京周邊,且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通過完善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依托北京強大的本地和外來客源,加強與北京地區的合作,能夠大大提高整個區域的旅遊業發展水平。本文主要探討了京津兩地的旅遊資源空間合作、旅遊交通合作和旅遊產業鏈的建設。旅遊資源空間合作方麵,以北京“棕色旅遊(遺產資源)”為核心,以京北區域“白色旅遊”和“綠色旅遊”、京東的“藍色旅遊”、京南的“紅色旅遊”為次核心,以相對落後的冀南區域為邊緣區,運用“邊緣-核心”理論,核心區與邊緣區的邊界會發生變化,區域的空間關係會不斷調整,經濟的區域空間結構不斷變化,最終達到區域空間一體化;交通合作方麵,由於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中的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現在區域內的公路、鐵路、航空建設已經取得巨大成果,北京作為世界城市缺乏海運港口,主要探討了北京和秦皇島、唐山、滄州的港口建設,以滿足現在快速發展的豪華郵輪旅遊;旅遊產業鏈合作方麵,主要從區內產業鏈連通建立產業集群、區際產業鏈延伸進行區域旅遊合作和縱向旅遊聯盟兩方麵進行分析。
本文由於隻探討了這三方麵的內容,區域旅遊合作的方向和方法還有很多,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分析也研究。
參考文獻:
[1] 馬丁.J.奧斯本(Martin.Olson),[美]阿裏爾.魯賓斯坦(Ariel Rubinstein)著,魏玉根譯.博弈論教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2] 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 [美]羅伯特.吉本斯(Robert Gibbons)著,高峰譯.博弈論基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4]謝識予.經濟博弈論(第二版)[M].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1997.
[5] 馮維江,何帆.直麵現實的博弈論——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謝林思想評述[J].國際經濟評論,2005,24(6):64-66.
[6]孫海鳴,劉乃全.區域經濟理論的曆史回顧及其在20世紀中叫的發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0(8):2-6.
[7]劉乃全.區域經濟理論的新發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0(9):17-21.
[8]魏後勤.當前區域經濟研究的理論前洽[J].開發研究,1998(1): 17-23.
[9].張錦鵬.增長極理論與不發達地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探索[J].代經濟科學,1999(6):32-37.
[10] 薛瑩.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區域旅遊合作研究綜述[J].人文地理,2003,18(1):29-34.
[11]王衍用.區域旅遊開發戰略研究的理論與實踐[J].經濟地理,1999,19(2):116-119.
[12]吳泓,顧朝林.基於共生理論的區域旅遊競合研究——以淮海經濟區為例[[J].經濟地理,2004,24(1):104-109.
[13]汪宇明.核心——邊緣理論在區域旅遊規劃中的運用[J].經濟地理,2002,22(5):372-375.
[14]田苗,揚春宇.試探貴州旅遊業的發展模式[J].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002,21(5):63-66.
[15]尹貽梅.旅遊空間競爭合作分析模型的構建[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3,26(2):66-71.
[16]孫海燕,陳烈,鄧培雁.湘西南山地旅遊開發的區域合作分析[J].熱帶地理,2004,24(3):83-86.
[17]錢益春.區域旅遊協作的理論研究[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2(3):59-61.
[18]崔鳳軍.城市旅遊的空間競爭與合作[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3):44-48.
[19]梁藝樺,楊新軍,馬曉龍.區域旅遊合作演化與動因的係統學分析——兼論“西安鹹陽旅遊合作”[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4,20(5):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