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阿拉伯語句子語序比較與翻譯(1)
陳錚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係 北京 100024)1
摘要:本文比較漢語阿拉伯語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並針對各自語序特點提出相應翻譯策略。漢語意合手段使其語序具有一定強製性,循時序原則,對現實時空有很強的臨摹性。而阿語形合手段使其語序相對靈活。句子承載信息,當其向後線性擴展時,信息由已知向未知推進。修飾語前置結構使漢語句的關係小句無法承載未知信息,而阿語修飾語後置使其關係小句可以承載未知信息。翻譯時應把握漢阿語序的特點,分析小句信息值,合理調整語序。
關鍵詞:句子;語序;比較;翻譯;漢語阿拉伯語
每種語言都有它自己的某種或某些種特殊方法,把詞聯成更大的單位。而最基本、最有力的聯係方法就是次序。(愛德華·薩丕爾,1985,97-98)這就是語序,指語言中詞語組合的先後次序。作為分析型語言,漢語的語法更加直觀,語序對句法、語義、語用都有直接影響;作為綜合型語言,阿拉伯語的語法更加抽象,語序在句法層麵更具靈活性。本文借鑒功能學派的觀點,以篇章語言學為指導比較漢語與阿語各自句成分的語序特點,提出翻譯語序的處理策略。需要指出,本文比較的語序僅限於句法成分間的次序。
一、漢語阿拉伯語句子語序的比較
1.漢阿基本語序的比較
阿語有名詞句與動詞句之分。名詞句的語序為SVO或SV,動詞句為VSO或VS。例如:
水是生命之本。
←
(SV)
① .
宰德拜訪了老師。
←
(SVO)
② .
宰德拜訪了老師。
←
(VSO)
③ .
宰德來了。
←
(VS)
④ .
漢語基本句在無標記的情況下,一般認為是SVO,即主-謂-賓,或是SV,即主謂。例如:
① 我看了書。 (SVO)
→
.
② 客人來了。 (SV)
→
.
③ 錢花了。 (SV)
→
.
④ 我錢花了。 (SV/TR)
→
.
阿語句中,主要成分前置,次要成分後置。中心語在前,修飾成分與限定成分在後:偏次、定語、狀語、區分語、同位語、強調語要在中心語(名詞)之後;程度賓語置於動詞之後,時空副詞、原因目的賓語、偕同賓語等次要成分也都置於中心語之後。例如:
① .
身處這座堂皇的學術殿堂中,我感受著它的肅穆莊嚴。
② .
兩人急急忙忙地踩著台階跑上了二樓。
③ .
這是絲製的裙子。
④ .
宰德熟睡了。
⑤ .
他為留學出了國。
⑥ .
艾米娜在落日時分回來了。
反觀漢語,定語與狀語則前置於中心語,“定語是名詞性短語裏中心語前麵的修飾語,狀語是謂詞(動詞、形容詞)性短語裏中心語前麵的修飾語。”(黃伯榮、廖序東,1997:6)漢語中隻有述補結構要求修飾語後置於中心語。補語是動詞、形容詞性短語裏中心語後麵的補充成分,如上例④譯句,可以說成“宰德睡得很熟。”又如:
這事說不清。
她不穿得漂漂亮亮的,決不出門。
可見漢語傾向把次要成分置於句子前部,主要成分置於後部,先因後果,先“偏”後“正”;而阿語則傾向前置主要成分,後置次要成分。按常規語序,漢語要說“我在下午三點半去找你”,時間狀語位於句子前部,而阿語的常規語序則是“ ”,表時間的次要成分位於句末。試比較下文:
.
近幾個月來,由於以色列不均衡和不合時宜地使用武力、侵犯黎巴嫩的領土和主權,對國際法和人道主義準則熟視無睹,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登峰造極。(選自阿爾及利亞總統在北京大學的演講)
劃線部分是句子的主要成分。顯然,阿語先說結果,再說時間、原因等次要成分;漢語則先交代時間、原因等次要成分,隨後才是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