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們從眾多媒體的報道中都可以發現這個特點。例如,我們前麵的例文中曾經有過這樣的典型,《寶寶的名字叫“高速”》。同一題材的內容,用不同的體裁來表現,就有很多的不同。
從時效性來說,消息的時間性更強。消息一般必須是今天發生的事實的報道,而通訊很少有當天發生的事實的報道。而是緊隨消息之後的深度報道,在背景、選材、語言、結構等等方麵有很大的變化。
從主題來說,通訊作品都有明顯的思想主題,一篇通訊裏麵一定包含著某種主觀意圖,有明顯的政治傾向,而消息則不需要思想主題,隻要事實。
從選材來說,因為消息隻需要事實,隻需要把相關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等抓住就可以了。而通訊要求更具體、更全麵、更細膩、更詳實地收集材料,不僅要抓住主要新聞事實,而且必須抓住能表現主題、表現事物、表現人物心理特征、人物個性的細節。
從結構來說,消息絕大多數采用倒金字塔結構,都把最重要的事實放在開頭的導語部分,而通訊則很少采用這種倒金字塔結構的。通常習慣用最吸引人的情節、議論、引語開篇,將最重要的事實放在最容易出彩的高潮部分。
從表現手法上來說,消息主要通過事實說話,主要敘述事實,較少用描寫或議論,極少抒情。而通訊不僅要用事實說話,還要用形象、用情感、用觀點說話;不僅要敘述主要事實,還要展示情節,再現場景,刻畫人物,闡述理念。因此,通訊寫作僅用敘述的表達手法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助描寫議論抒情等手法,並常常將它們融為一體。
從語言來說,消息隻要求準確、簡練、直截了當,通訊的語言要求就比較豐富、細膩、形象,並且感情色彩濃烈,富有文采。
● 通訊的文學性
從以上的比較中,我們已經發現,通訊和消息的主要區別之一在於通訊借用了文學的表現手法,使通訊變得豐滿起來、形象起來,可讀性大大增強。但是,通訊畢竟是新聞作品,所以,它和文學作品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文學作品要求的真是本質的真,藝術的真,而通訊所要求的真不僅是本質的真,而且是具體事實的真。但是,它還是可以借助文學的手法,使通訊作品形象起來,生動起來,以增強通訊的可讀性。
● 通訊的評論性
通訊作品都有鮮明的主題,為了表達主題,通訊除了敘述事實﹑描寫形象外,還需要借助抒情乃至議論的手法,使主題更加鮮明突出。而主題思想是作者從新聞事實中提煉出來的觀念性的東西,有時還帶有哲理和政治色彩,因而,通訊就具有了評論性。
在這裏要注意的是,通訊的評論性和新聞評論還是有明顯的區別的。新聞評論是先有觀點,新聞事實是被作為說明觀點的論據而被引用的;而通訊中的評論恰恰是相反的一種手法,新聞事實是敘述和描寫的對象,不是作為說明觀點的論據被引用,觀點是從所敘述的新聞事實中表現出來的。第二個區別就是,通訊有真實生動的形象,評論沒有。通訊是用事實和形象說話,評論是用事實和推理說話,通訊給人的形象是可感可知,是事實和人物的再現,而評論給人的是比喻形象。
⑵通訊的主題
主題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一篇通訊的靈魂所在。所謂主題,在這裏有兩層意思:一是主題決定著通訊的社會價值;二是主題支配著通訊寫作的全過程。
● 主題的確定與提煉
- 主題確定的原則
新聞媒介的政治導向是很鮮明的,對主題的確定也是很明確的,它有鮮明的確定標準。一般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麵:
主題要高揚主旋律,具有時代精神;
主題要能夠針對實際,指導當前工作;
主題要體現新思想﹑新精神﹑新觀念和新文化 ;
主題要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密切相關。
- 主題提煉的原則
確定了主題之後,還要進一步對主題進行提煉,如此,才能使我們的主題更好地符合上述原則,並且更好地在通訊中發揮它的靈魂張力。
正確 正確是對主題的基本要求,主題正確才能產生好的社會效果,才會具有社會價值。
鮮明 胡喬木曾經說過:“最有力量的意見是無形的意見。”通訊的主題就應該用一種在新聞情節的展開﹑形象的描繪和道理的分析過程中地表達出來,溫婉而鮮明。
集中 一篇通訊隻能有一個主題,而不能多主題多中心,多主題多中心實際上就是沒主題,沒中心,通訊的作用力就會減小。
深刻 是指主題能夠揭示事物的本質,能觸及當代深層次的問題。深刻與否是決定通訊作品社會價值大小的關鍵所在,通訊社會價值的有無取決於主題的正確與否,社會價值的大小則取決於主題的深刻與否。深刻是對主題更高層次上的要求。
新穎 是指主題的不落俗,不是步他人後塵的“學舌”之作。
- 如何提煉主題
我們在這裏介紹一個簡單方便的辦法。
開掘要深,把握要全
當我們從紛繁的新聞事實中發現了一個與上麵倡導的精神相符,又與下麵百姓關心的熱點相近的時候,我們就要在深度上進行開掘了,開掘新聞事實的內在本質,同時把握要全,抓住其所包含的時代精神和普遍指導意義。這樣的通訊作品寫出來其震撼力和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例如:通訊《孔繁森——領導幹部的永遠楷模》
這是一篇在主題深度挖掘上處理的很好的典範,作為一名共產黨的領導幹部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老吾老以及人之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事跡一經媒體報道,就取得了不亞於當年《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的巨大反響。
⑶通訊的寫作
作為新聞報道的一種形式,通訊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要掌握以下幾點:
● 通訊寫作要體現新聞性
通訊的時效性雖然沒有消息來的要求高,但是新聞性卻是必須的。這是通訊作為新聞作品的基本特征和所要遵循的新聞基本規律決定的。這是我們在寫作通訊時必須要注意的原則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初學同學問題比較明顯,很容易把文學作品當新聞作品來寫。P202《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家庭教育實當重視》一文就是這個問題。
● 通訊寫作要體現真實性
通訊寫作可以借助於文學的某些手法,但是不能違背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在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過程﹑結果上都不能虛假﹑浮誇﹑含糊﹑猜測。要做到真實,一定要靠自身對材料采訪的全麵﹑細致﹑完整和翔實,如此,才能告之讀者新聞信息的原委,揭示新聞信息的實質﹑規律和現實意義,回答為什麼。
有一位同學在采訪過程中忽略了一個細節,在寫的時候就想當然,把自己的感覺當作事實寫了進去,老師在批改的時候指出了這些問題,一個環節的失誤會導致整個推理的失誤,評價的不當,其指導意義也大打折扣。
● 通訊寫作要體現形象性
通訊寫作要求生動反映新聞信息,因此形象性是不可或缺的。通訊要詳細地報道新聞事實和新聞人物,要展示事物到底怎麼樣了,人物到底怎麼回事,就一定要詳細描述情節和細節,要具體展現事實發生的環境,事件發生的過程,要有景物描寫﹑心理描寫,還要調動議論﹑抒情等修辭手法,有時還需要借鑒文學創作的形象化手法,如文學的構思藝術﹑結構技巧﹑表現手法等,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正因為有這麼多和文學寫作的相同之處,所以我們的初學者會出現混淆的情況,《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家庭教育實當重視》出的就是這樣的問題。但仔細分析加以辨別,還是可以回避的。另外,這篇習作中的“形象性”寫的不是很好,雖然有情節,但細節描寫不夠,心理描寫也不夠。